核電惡夢系列3:日本非核經驗 刺激台灣反思


核電惡夢系列3:日本非核經驗 刺激台灣反思
2011-3-21
作者:李宜霖
台灣立報社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佐藤大介、武本和幸曾在2010年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舉辦的台日核安問題座談會,分享非核經驗。2011年遭逢日本核能大災變,重新回顧日本經驗,可以刺激台灣重新反思核災的禍害。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地殼可以分為幾個板塊,日本地震的產生,是受到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菲律賓板塊運動影響,菲律賓板塊在日本南方及台灣方向擠壓,地震發生於板塊與板塊間的介面。


芮式規模8以上是巨大地震,芮式規模7至8是大型地震,例如台灣921地震。日本每年都會發生的地震,是介於芮式規模5至7的中型地震、小地震則相當頻繁的發生。


當板塊擠壓,會造成板塊下沉,形成熔岩往上升,形成火山,也有可能產生地震。4年前印尼發生海嘯,就是板塊交界間發生的芮式規模9地震所引發。


地震發生的場所中,在板塊交界處會產生巨大地震;向下擠壓型板塊內地震,會造成板塊分裂。2007年時,侵襲柏崎刈羽核電廠的新瀉中越海灣地震,芮式規模6.8,跟台灣921大地震一樣,屬於內陸直下型地震(活斷層地震)。


現任市民核能資訊中心、原子力資料情報室理事的武本和幸說,日本火山、地震可以造成溫泉及風光明媚的地形,但火山、地震造成的災害,是台灣及日本無法避免的。日本政府登記有案的有1千2百條活斷層,但未被登記的有無數條。日本人的生活可與火山、活斷層共存,但危險的核能電廠建築設在斷層旁,將造成問題。


台灣緊鄰菲律賓海板塊,台灣島到處有變動的斷層,時常會發生地震。武本和幸在台灣地質圖上看見清楚的斷層,他認為,日本核能電廠發生好幾次因地震而緊急停止的經驗,台灣必須要對地質做足夠的調查。


日本非核力量持續發聲
為了促進亞洲非核團體的交流合作,及連帶產生反核力量,1993年在日本東京首度舉辦「非核亞洲論壇」,非核亞洲論壇自創立以來的召集人佐藤大介,積極與國際非核組織互動,並且分享理念及經驗。


1982年起,日本的中國電力公司計畫在山口縣祝島附近興建上關核電廠,居民跟台灣貢寮反核四運動一樣,持續抗爭29年,並且維持長3個月的海上抗爭。很多日本團體用放映會、座談會宣傳這個運動,民間團體也到當地聲援,佐藤大介放映的日本祝島反核運動紀錄片深刻地記錄這個過程。


日本有50幾座核電廠,分散在十幾個地方,有些地方抗爭以後還是蓋了,有些地方因反對而沒有蓋。佐藤大介說,日本三重縣蘆濱核電廠抗爭了37年,新瀉縣卷核能電廠抗爭34年,石川縣珠洲核電廠抗爭34年,都獲得勝利,其他在和歌山縣、高知縣等多處地區,也曾獲得勝利。新瀉縣卷核能電廠是用公民投票的方式來反對,並且贏得勝利。石川縣珠洲核電廠抗爭透過影響市長、議員選舉得到勝利。


2002年東京電力公司隱瞞核電問題,反核團體向日本首相提出訴求。2007年開始也有核廢料貯存場反對運動。日本三重縣蘆濱核電廠附近景色、人們的氛圍近似貢寮,居民曾動用4百艘漁船做包圍抗議。2008年7月在柏崎非核亞洲論壇,大家呼喊口號「Hairo」(廢爐)。2009年青森縣六所村核能再處理工廠,發現活斷層,反核團體發起「反核燃之日」活動,有1千5百人集會,


為了反對佐賀玄海核電廠使用鈽和鈾混合的MOX燃料,反核團體用人牆排列「NO MOX」。反核團體反對法國核子試爆,也曾發起不買核電企業商品的運動,如東芝、三菱、日立等企業。標語上寫著:「選擇商品就是選擇我們自己的未來!同時,也是守護我們自己生命的行動!」


佐藤大介說,雖然做了很多事情,但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就無法阻止核電的進行,大家必須一起聯手阻止核能!(系列完)


註:佐藤大介、武本和幸談話,2011年日本強震後,由曾旅日的張建元協助重譯。
佐藤大介積極透過非核亞洲論壇,促進國際非核交流;他也透過運動實踐反核。
板塊運動影響地震的發生,密密麻麻的點,標註了地震帶的所在。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