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面對的真相番外篇: 鈾礦場的污染


不願面對的真相番外篇:鈾礦場的污染
2011-11-21 
作者:倪世傑


在跨國性的社會運動當中,最常被拿來使用最為分析工具的堪稱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在全球價值鏈剝洋蔥式的分析下,無論是自資本家對勞動力、大自然的直接剝削,還是國家在制度上如何便利這一套剝削體制的成形與再生產,都一清二楚,像是在上個世紀末美國反對NIKE血汗工廠運動,終究不可能不提到寶成等其它台資、韓資代工廠在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的行為,而通信資訊產業國際品牌對台灣代工業的「成本管控」,壓低台商處理製程的毛利率,代價讓台商與台勞承擔,則是你我都熟知的財經版新聞。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鈾礦的不潔淨開採


同樣,身為核電消費者的我們難道不該問問,到底核能原料,也就是鈾礦的生產流程究竟又為何?核能發電的價值鏈中屬於原料開採這一項,對環境又造成多大的傷害?


美國市民社會團體「地球作用」(Earth Works)於今年6月發表了一份名為「核能的另一個悲劇──在鈾礦場附近生活的社區」(Nuclear Power's Other Tragedy-Communities Living with Uranium Mining)的研究報告,揭露鮮為人知的鈾礦礦工人生悲劇。



Nuclear Power’s Other Tragedy
Communities living with uranium mining
Published: June 23, 2011
By: Erika Kamptner
http://www.earthworksaction.org/library/detail/nuclear_powers_other_tragedy/


Nuclear Power's Other Tragedy: Stories from the Frontlines of Uranium Mining
June 23, 2011
http://www.earthworksaction.org/media/detail/nuclear_powers_other_tragedy_stories_from_the_frontlines_of_uranium_mining



不令人意外的癌症溫床


在美國鈾礦的開採因開採技術更強效的情況下,過去難以開採因而被放棄的礦坑又重新運作起來。


現在的方式是打入化學液體將鈾礦石溶解再運用壓力擠壓包含鈾礦的液體出地表。可以想見,不光是地下水,地表水也因開採過程遭受到污染,且暴露在大氣中者不僅具有放射性的鈾元素,像是同樣具有放射性的釷、鐳,以及具有劇毒性的汞、砷、硒、和鎘都會因而釋放到地表,這會對人體造成白血病、腎臟損傷、肺癌、皮膚癌以及骨癌等致命的疾病。


礦工的生命及其週邊社區居民的生活都因而受到致命的影響,當中納瓦伙族印第安人(Navajo)的遭遇實令人不勝欷噓。


在三哩島事件之後,在1979年的美國中西部還爆發了另類輻射災變。


祖居於尤他、克羅拉多、新墨西哥與亞利桑那4州邊界的納瓦伙族印第安人其保護區內就存在鈾礦礦場,且早在二戰期間就開始作業,而納瓦伙族人「理所當然」地成為礦場工人,不幸的是,從二戰期間到1986年因挖礦所製造的廢土就這樣丟棄在荒野,而超過5百個廢棄的礦坑就這樣羅列在大地上


1979年的災變發生在由聯合核能企業(United Nuclear Corporation)所開採的東北面教堂岩礦場,當時6公尺厚的土牆倒塌,造成約1,100噸的廢棄物流出,9,500萬加侖的廢水灌進大波多河(Rio Puerco River),廢水在幾天內就流到了80英哩外的納瓦伙族保護區。


該礦場雖於1982年關閉,但保護區的地表與地下水源、飲水用井的污染造成的環境與人體傷害已難以挽回。根據調查,1969到1993年有94名納瓦伙族死於肺癌,其中63人為礦工,而其它像是腎臟病、皮膚癌等病患也不乏其人。這都與輻射脫不了關係。


過去的鈾礦 今日的稀土


美國早在1870年就開始開採鈾礦,當時多採取開放式的開採,且開採區域多集中在美國西部,而且更重要的是,當時並沒有「環保」以及「文化自主權利」相關的概念,現在的美國政府比較重視這方面的觀念了,因此州政府在原住民權利運動的壓力下,原住民代代相傳的聖山、聖地將不再被劃歸礦區,或是立刻解除礦區的身分。


但是就如同人類近代歷史上的「大發現」「大開發」一樣,往往是由自然界以及被壓迫的原住民、底層勞動力來承擔社會弊害的成本者,且往往以生命為代價。而當前類似美國中西部當年狀況者還不少,像是中國的稀土開發,在包頭製造出「重度污染不適合人居」的死城鎮,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現在進行式。


無論我們主觀意願上是否想透過核能發電,切莫忘記地球上還有一批人曾經為了核能的商業與非和平用途而葬送了自己的青春與性命,同時也讓環境付出慘痛的代價,歷史過去不能重來,但至少可以警醒世人,切莫重蹈覆轍。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澳洲北領地的朗奇(Ranger)鈾礦場,一台載滿鈾礦的卡車正開離礦區。(圖文/路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