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廠與乳癌的發生有密切關係


核電廠與乳癌的發生有密切關係 
2011


美國有兩位醫師研究發現,核電廠發出的低劑量輻射線是會致人於死的。居住在核電廠附近的女性比較容易罹患乳癌。 


在美國或日本的研究顯示,附近有核電廠存在的居民,癌患乳癌的比例比沒核電廠的地區高出好幾倍,而且所謂的附近,是一百六十公里圈內,而不只是幾公里周邊而已。 



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政府不回答,也不希望你知道的52件事
http://nuke3.blogspot.com/2011/11/52.html 


美國從一九五○年至一九八九年的四十年間,白人女性罹患乳癌的比率增加了兩倍,古爾德(Jay M. Gould)與古德曼(Benjamin A. Goldman)兩位醫師比較美國所有距離原子爐一百六十公里地區跟沒有原子爐地區做比較,發現有原子爐地區的乳癌率非常高,是其他地區的五倍。從核電廠發出的低劑量輻射線是會致人於死的,這兩位醫師因此寫了《致死的虛構—國家主導的低劑量輻射線的隱蔽》,震撼世界,最近因福島核災發生而再度受到矚目。 


全世界的乳癌罹患率從一九九○年開始減少,但有核電廠的國家如日本、台灣反而上升。日本女性的乳癌死亡率從一九五○年至二○○四年之間,增加了五倍,也有日本醫師研究認為是日本列島蓋了五十五座原子爐所致,核電密度遠超過美國,普通市民平時就遭到比美國更濃的輻射汙染。 


我曾專訪過前東芝核電工程師小倉志郎,他表示,以前世人以為要發生像車諾比核電廠事故般的核災,才會有輻射致癌的問題,現在了解核電廠平時放出的微量輻射線也有問題。


核電廠的煙囪、冷卻用海水裡,都含有輻射物質,員工作業服都用海水洗,以前很單純地認為讓海水來稀釋就好了,後來才知道即使微量的輻射線也會影響健康,更覺得核電廠不能不全面停機。 


台灣在亞洲先進國家中,乳癌罹患率及死亡率排名第二,死亡率也是台灣女性第一位,相較於歐美是停經後罹患居多,台灣患者年輕了二十歲,其他婦癌如子宮癌等也名列前茅,台灣人平常被曝於核電廠放出低劑量輻射的濃度又高過日本許多,像台北在三十公里圈內就有四座原子爐,是否也應追究台灣女性或台北女性罹患乳癌的原因? 


台灣有全世界最密集、最危險的燃料池 
台灣的核電廠問題重重,比起日本不遑多讓,這使得專家認為台灣是下一個最可能發生核災的國度。 


台灣的核電廠除了沒核安可言,更根本的問題是沒辦法處理用過的核燃料,因此原本沒有使用核電的基本資格。累積一萬五千多束劇毒的用過核燃料,宛如綁了三千多噸的核彈在台灣人脖子上。但台電從不提這個世界最密集、最危險的燃料池問題,不顧台灣人死活。 


東芝前核電工程師小倉志郎是專門設計燃料冷卻池的,他對我說:「按理,不需要反核,因為各處核電廠的燃料冷卻池現在都爆滿了,新的用過的燃料棒根本沒去處,無法更換,核電廠就無法運轉了!」 


剛用過的核燃料因為含鈽,毒性是沒用過的一億倍,毒性要十萬年才會逐漸消失,最初要不斷放在燃料冷卻池降溫,日本雖然還有送到英、法去處理,但也是爆滿。日本列島早已成為核廢棄物列島,用過燃料棒有五萬九千束,重達一萬三千五百三十噸,非常可怕,因此東電急於在下北半島建立中間儲存池。 


但是台灣的情況更恐怖,用過核燃料找不到去處,也無法送到英、法處理,從一九七八年啟用核電廠以來,三處核電廠的用過燃料棒,都放在原子爐上方的燃料冷卻池,而且超級爆滿,密度是世界第一,核一廠燃料池有五五一四束,核二廠七五四四束,核三廠有二四○一束,全部一五四五九束,核一、核二廠池內,束與束都快碰在一起了。 


台電聲稱這不會發生核反應,當然是騙人的,原本燃料池設計只能放二、三千束的份量,是為了定檢或更換燃料時暫放的簡陋設施,上面是輕薄的屋頂。因為燃料池密度過高,不要說是從上方丟炸彈或飛機失事,只要稍有擠壓或有異物從池子上方掉下,即使是一顆保齡球或工具等掉入,壓到燃料棒,使燃料棒破損,就可能造成核反應,池裡燃料棒的密度越高,發生事故的可能性越高。 


再者,燃料池若缺水,雖不會直接有核反應,卻會釋放出致死的高度輻射能,整座核電廠的人員都須撤離,無法管理,會引發其他核反應等失控的大核災。 


許多國際專家認為台灣的核電廠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台灣是下一個最可能發生核災的國度,但他們都還不知道,台灣核電廠的燃料冷卻池也是世界危險的。 


核災一旦發生,台灣人無處可逃 
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回顧福島核災最壞必須疏散三千萬人。如果換作是台灣,有多少人必須疏散,又能疏散到哪兒去? 


三一一核災當時,日本政府內部曾擬定「最壞狀況方案」,福島核一廠二百五十公里圈內的三千萬人都必須疏散,而東京正好離福島核一廠二百五十公里,亦即連整個首都圈都必須疏散。菅直人因此體悟,核災可能導致整個政府、國家機能喪失,因此唯一的解決對策就是擺脫對核電的依賴。 


不僅日本,連美國也在三月十四日三號爐爆炸,導致東京也有輻射塵來襲時,曾考慮要讓東日本的九十萬美國人撤離,但因為擔心影響美日信賴關係,暫時觀望了一下。 


事實上,三月十五日起,東日本有非常多的日本人也都讓家小往西疏散。我自己也是全家疏散到離東京五百公里外的大阪,但那是因為日本腹地很廣大,還有關西、北海道、九州、沖繩等地可以疏散。換作是台灣,人們將無處可逃,尤其若是核一廠、核二廠發生核災,在三十公里圈內的六百萬人要往哪裡逃?許多朋友說:「只有往海裡跳!」這似乎不是黑色笑話,而是恐怖的現實。 


因為腹地不大,本身就會帶來嚴重的社會混亂,陷入大恐慌狀態,地狹人稠的台灣,不要說在地震帶上原本就沒有逃命的餘地,怎能還把自己綁在核電這種巨大的不定時炸彈上? 


疏散是從人多處往人少處遷徙,東京的三千萬人要疏散也不是做不到,只是東京的首都機能將因此敗壞,日本將面臨國家存亡危機。即使現在,東京的德國大使館有半數館員逃離,不願在東京接受微量輻射以及吃汙染食物,寧可辭職,使大使館機能減半。


至於台灣,不管到哪裡都人口過密,無處疏散。萬一核災發生在核一廠、核二廠,則不僅台北喪失,台灣也會跟著喪失,房地產價值一夜變成零,各項經濟、金融機能都喪失,股票也都變成衛生紙,因此只要是珍惜自己資產以及身家性命的人,都應該大聲主張廢核。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