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發電——魔鬼?天使?
13 APRIL 2011
福島核電站洩漏放射性物質,污染擴散廣泛地區,輻射危機未知何時才能解除。核能發電發生意外,不單導致人命傷亡、引發癌症,收拾殘局的花費更是驚人,美國三哩島,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日本福島,核電廠嚴重事故在過去三十餘年間接二連三發生,但為甚麼各國不斷然廢除核能發電,以免養虎為患?
核電廠發生事故,給大家帶來極大恐懼,但我們不能因此就簡單地將核能剔除在能源名單之外。
核能是否人類適用的能源,要作多方面的考慮,而考慮時不能單單評價核能發電的優劣,要和其他可行發電能源作比較,才是現實的做法。
沒有電力,現代社會沒法再生存下去,從全局考慮,為環境保護與人類未來可持續發展,節約能源的使用當然是最佳策略,但怎樣節省我們也得要用能源,因此只是全面否定核電的使用,卻找不到更適合的發電能源,解決不了社會的實際需要。
用長遠的眼光看,我們要探討核能對環境的影響,可否比其他發電能源更少,並核電對人類未來發展會否有更大保障。
現時有甚麼發電能源可供選擇呢?
常用的能源可分為三大類:
化石燃料(石油、煤、天然氣);
天然能源(水力、風力、太陽能、地熱等);
核能。
比較這些發電能源時,可考慮的問題包括:
1.這是否再生能源,或是有大量供應,取之不盡?
2.開發及使用這些能源時會否破壞環境及對人類帶來危險?
3.這些發電能源有否環境條件限制?
4.當長期電力需求下降時,能否在減少發電下節省成本?
5.這些發電能源是否在運用上還有科技發展空間,令其發電的效率提升及對環境的影響減少?
在上述討論問題之中,首三條問題較多人談論,同學比較容易找資料,最後兩條問題則較少人考慮,因此在這裡提供一些思考要點。
很多人只會考慮發電廠擴建,沒有留意到若社會節能工作做好,或是社會人口縮減、工業萎縮,長期電力需求就會下降。
這些情況發生的機會越來越大,因此可不可以減少發電上的浪費,值得認真對待。在化石燃料發電的成本中,很大部份與燃料掛勾,用電需求減少,發電廠少用燃料減少電能產生,可減省很多成本,電費上調的壓力就沒有那麼高。
核能及天然能源發電的成本主要是在設備的興建上,核燃料放出的輻射不能制止、風繼續吹、水繼續流,產生出來的電力可以減少,但不能節省發電旳能源,因此成本沒有減少。
輸出電力減少而成本沒有減輕,換言之是每單位電力的價錢要上漲,電力公司才能生存下去。使用核能或天然能源發電,必須要掌握好未來用電需求的計算,否則興建了多餘出來的發電設施,會令發電成本大幅增加。
同學要討論最後一條問題,需要對科技有多一點知識。百多年來,化石燃料是發電的主要能源,這方面的科技比較簡單,也發展得很成熟,在降低對環境傷害上亦做了很多改善,但因為化石燃料終有耗盡一天,若找不到新的可供燃燒材料,這套科技沒有很大發展前途。
能夠取代化石燃料,供發電廠燃燒產生熱能,使水變成蒸氣的材料,現時最可行的對象是垃圾。燃燒垃圾會產生大量有毒物質,現時的科技已能大大減少這些毒物排放到空氣中,但仍未是十全十美,還是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核能發電只有約半個世紀的歷史,也因為處理放射性物質需要很高的科技能力,因此發展速度不太急速。
核能科技在過去數十年有很大的發展,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福島核電站事故這樣嚴重,很難收拾,其一重要原因是它用的科技,現時已算十分古老,單是推動渦輪的水蒸氣要與核燃料直接接觸,就已經是高風險的設計,早應該淘汰。
要追究今次事故的責任,其實不是核電可怕,而是有關當局為了經濟原因,不肯關閉這些過時的設備,使它們成為定時炸彈。
核能發電的科技發展存在著經濟因素,舉例說,若沒有人願意使用核電,就沒有人願意投資,讓科學家在這方面作出研究,使核電更安全、更有效。
能源科技需要從實際運作中探索,才有可觀的進展,其實大多數科技發展也要有這樣的環境。沒有市場,沒有人願意投資,科技就搞不下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也面對相同處境,在科技上它們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若沒有足夠的投資,發展速度就會很慢。
在以上的討論問題以外,還要考慮這些能源在地球的分佈並不均勻,能源選擇還有地緣政治等多種因素在起作用。
選擇以甚麼能源來發電,不能以是一不二的態度來作判定。以上作討論的問題都不能歸結出一刀切的答案,況且這些討論出來的東西,會隨時代、環境、科技發展而改變,這些討論只能給我們作明智的判斷(informed decision),並不是衡量善惡是非的標準,若將贊成或反對核能發電的人加上道德標籤,就會演變成意氣之爭,令社會的價值觀陷入混亂。
Source :
http://bit.ly/vpkAq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