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縣競逐核站經濟 核安堪憂
作者: 記者林琮盛╱台北報導 | 旺報 –
2011年11月11日 上午5:30
兩岸兩會已於10月簽署《核安協議》,但簽署協議不代表台灣從此高枕無憂。大陸貧窮縣為了競相追逐經濟發展,與核電集團形成利益聯盟,快速追求發展的後果,可能帶來公共工程品質的問題,恐為將來的核電安全埋下隱憂。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造成核災危機,引發大陸對核電站安全的憂懼,國務院也暫停審批新核電站開發項目。目前大陸的核電站多集中在沿海,但近年來,內陸省市紛紛掀起「核電站熱」。
核經濟凌駕工程品質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葉奇蓁在3月舉辦的「2011中國科協熱點問題學術報告會」上指出,全球有6成的核電站設在內陸;中國內陸晚一點發展核電站,主要是因為內陸的經濟發展稍緩。
他說,現在內陸的核電站會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比如說湖北的鹹寧,湖南的桃花江,江西的彭澤。葉奇蓁拍胸脯保證:「只要按照核安全法規所規定的要求選擇廠址,都是安全的。」
大陸官員說得肯定,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丁樹範卻不這麼樂觀。原因是「核電站經濟學」雖然可能帶來經濟繁榮,但公共工程的品質卻令人存疑。
他指出,許多待審批的核電站多選在內陸的貧窮縣。這些貧窮縣都必須是國務院登記在冊的才算數。只要登記為貧窮縣,這些縣的領導官員就有誘因去和核電集團形成策略聯盟,爭取核電站設置在當地。
無事則已 出事驚人
丁樹範數了數說,蓋一座核電站平均要10年左右,這10年有多少外地人、工人會在當地消費、帶動多少經濟發展?為了想翻身,越貧窮的縣,越想搞核電站,形成一股「核電站熱」。
但丁樹範也警告,由於當地政府貧窮,在興建過程中,工程品管可能存在隱患,「不出事則已,一出事驚人」。許多縣領導官員在任內只管經濟發展,「領導作個4年、5年,10年後,就升官了。過幾年出事,跟我無關。」
「這(核電站熱)埋下很大的隱憂,很可怕,」他認為,全中國都在大搞公共建設,10年後,品質可能都會有問題,如同高鐵一樣。
丁樹範說,核能電廠和貧窮縣的利益聯盟,即便是總理溫家寶想擋都擋不住。他只能趁著日本出事時,師出有名,大力整頓。對於中國的這種發展模式,能否永續發展,他抱持存疑的態度。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