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材 - 監管核電


課堂教材 - 監管核電
13 APRIL 2011


個案研討:大亞灣核電站監管機制


資料搜集(學生分組從不同來源搜集資料):


現時大亞灣核電站的監管機制。資料來源可參考

香港核電投資有限公司
https://www.hknuclear.com/dayabay/about/pages/about.aspx


環境局局長在立法會上的答問

2010年11月17日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011/17/P201011170172.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核安全局
http://nnsa.mep.gov.cn



討論:現行大亞灣核電站的監管機制是否有效,是否能滿足公眾的要求?這些監管機制有甚麼可以改善的地方?


供討論參考的基礎理念:


任何監管制度都要考慮運作上及經濟上的可行性與效率,太寬鬆的監管起不了作用,太嚴厲的監管也會妨礙執行,令監管制度形同虛設。


監管制度要講求科學性。以下例子反映香港人的一個陋習,很多人喜歡批評天文台掛八號風球、黑色暴雨警告的時候不合適,引致交通混亂,公眾奔波,但天文台這些天氣報告制度都必須按客觀科學數據來作評斷,必須是「持續風力每小時63至117公里,陣風可能超過每小時180公里」才可掛出八號風球,這是對法治精神的尊重,放棄這些准則,加上很多視情況而定的條件,就陷入了人治的不穩定狀態。因惡劣天氣造成的社會混亂情況,可由天文台提高天氣預測設備、各方面預先制定合理的應變措施來減緩,錯誤地要求天文台改變天氣報告制度只會更添混亂。


監管制度應包含自我監管及外來監管,包含業界專業人士及非專業人士在內的獨立監管機構最有公信力。 


進深研討:從反對大亞灣核電站興建的歷史中汲取教訓


資料搜集:反對大亞灣核電站興建的社會意見(資料來源:1986年報刊)


討論:


1.當年這些反對意見中,那些是合理的憂慮,那些是過度的憂慮?


2.現時的監管機制回應了多少這些社會憂慮?


3.有那些合理的憂慮,是現行機制未能回應的?


4.我們可以怎樣從那些過度的憂慮中汲取教訓,調整我們現時的態度,向有關當局提出合理的核電監管訴求?


Source :
http://bit.ly/ujZwe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