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從未放心」 反核始祖重出江湖
2011-04-03
【明報專訊】「25年來從未放心,所有核電都不放心!」1980年代本港反核運動的代表人物馮智活牧師說。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爾核電站大爆炸,他有份收集104萬個市民簽名交上北京,要求停建大亞灣核電站,可惜無功而回。社會上關注核電站安全的聲音逐漸冷卻,但這名反核始祖從未對大亞灣核電站放心。
福島應驗「不怕一萬 只怕萬一」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今年55歲的馮智活,與25年前新聞圖片中的他,除了面容增添歲月痕迹、頭上多了銀絲外,反核的立場未變,對於日本福島的核災難,他感嘆「最不想見到的事情出現了」,亦應驗了「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他指香港人冒不起這個險。他最近加入「大亞灣民間監察會」,重出江湖,再次投入監察工作。
1982年,馮智活參與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得悉內地即將興建大亞灣核電站,開始關注核電站問題。他強調核電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可大可小,一般人卻以為核電安全先進,直至86年切爾諾貝爾核電站大爆炸,「輻射一至兩天乘風飄到很遠,影響又快又大規模,避無可避」。
104萬港人簽名 倡停建大亞灣核廠
當時關注核安全的團體不多,馮智活是關注核能委員會主席,順理成章成為傳媒的訪問對象,他亦成為「爭取停建大亞灣核電廠聯席會議」召集人及發言人,「突然短時間社會關注度非常強,好似今次福島事件一樣」,香港市民也如夢初醒,知道興建大亞灣核電站如箭在弦。短短兩個多月,他們收集到104萬個簽名(當時本港人口約500萬),用上8至10個箱才能載滿。
馮智活一行十多人上北京交簽名,「有人透露有機會停建,因為這個不是政治,是民生問題,而且剛動工不久,停建損失也不太大」,可惜1986年尾中央拍板繼續興建。
斥政府增核能不道德
爭取停建的過程中,馮智活曾被扣上反政府的帽子,又有教友批評「牧師不是做這些,應在禮堂工作」,他笑言「洗濕了個頭,只是為社會做事」。其後,他參選立法局,繼續監察大亞灣,又不時作評論及舉辦研討會,他形容當時中電等交代的資料非常詳細,但當他從立法局退下,社會對核電的關注也逐漸冷卻,他亦沒有渠道取得大亞灣的資訊,他認為政府有責任做妥監察。
對於環境局建議將核能在本港能源組合中增加至一半,馮牧師直斥政府不道德,「核電站建於內地,由別人承擔壞處,而我們則買電,又指核電很安全,那應在香港起核電站,自己承擔風險」。
明報記者 黃靜雅
2011-04-03
【明報專訊】「25年來從未放心,所有核電都不放心!」1980年代本港反核運動的代表人物馮智活牧師說。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爾核電站大爆炸,他有份收集104萬個市民簽名交上北京,要求停建大亞灣核電站,可惜無功而回。社會上關注核電站安全的聲音逐漸冷卻,但這名反核始祖從未對大亞灣核電站放心。
福島應驗「不怕一萬 只怕萬一」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今年55歲的馮智活,與25年前新聞圖片中的他,除了面容增添歲月痕迹、頭上多了銀絲外,反核的立場未變,對於日本福島的核災難,他感嘆「最不想見到的事情出現了」,亦應驗了「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他指香港人冒不起這個險。他最近加入「大亞灣民間監察會」,重出江湖,再次投入監察工作。
1982年,馮智活參與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得悉內地即將興建大亞灣核電站,開始關注核電站問題。他強調核電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可大可小,一般人卻以為核電安全先進,直至86年切爾諾貝爾核電站大爆炸,「輻射一至兩天乘風飄到很遠,影響又快又大規模,避無可避」。
104萬港人簽名 倡停建大亞灣核廠
當時關注核安全的團體不多,馮智活是關注核能委員會主席,順理成章成為傳媒的訪問對象,他亦成為「爭取停建大亞灣核電廠聯席會議」召集人及發言人,「突然短時間社會關注度非常強,好似今次福島事件一樣」,香港市民也如夢初醒,知道興建大亞灣核電站如箭在弦。短短兩個多月,他們收集到104萬個簽名(當時本港人口約500萬),用上8至10個箱才能載滿。
馮智活一行十多人上北京交簽名,「有人透露有機會停建,因為這個不是政治,是民生問題,而且剛動工不久,停建損失也不太大」,可惜1986年尾中央拍板繼續興建。
斥政府增核能不道德
爭取停建的過程中,馮智活曾被扣上反政府的帽子,又有教友批評「牧師不是做這些,應在禮堂工作」,他笑言「洗濕了個頭,只是為社會做事」。其後,他參選立法局,繼續監察大亞灣,又不時作評論及舉辦研討會,他形容當時中電等交代的資料非常詳細,但當他從立法局退下,社會對核電的關注也逐漸冷卻,他亦沒有渠道取得大亞灣的資訊,他認為政府有責任做妥監察。
對於環境局建議將核能在本港能源組合中增加至一半,馮牧師直斥政府不道德,「核電站建於內地,由別人承擔壞處,而我們則買電,又指核電很安全,那應在香港起核電站,自己承擔風險」。
明報記者 黃靜雅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