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核救家園〉輻射傷害度 孩子〉女人〉男人


〈廢核救家園〉輻射傷害度 孩子〉女人〉男人
文/劉黎兒
2011-12-4
自由電子報


Q:據說小孩比大人更容易遭輻射傷害,那女人跟男人危險度有所不同嗎?


A:的確小孩跟胎兒最容易受影響,不論是為了核電存在而提示寬鬆標準的ICRP(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或是優先考慮人體健康的ECRR(歐洲輻射風險委員會)等都承認越低齡影響越大。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像體內被曝容易導致的甲狀腺癌,同樣被曝量,根據美國國家學院的BEIR(游離輻射之生物效應) Ⅶ指出,0歲兒是40歲的45倍,5歲兒也達30倍,10歲約20倍,15歲約13倍,其他如白血病等癌症,0歲則為5.4倍,5歲為3.8倍,未滿10歲感受特別強烈。


女人又比男人對輻射線感受強的原因是肌肉較少,放射性銫不會積在肌肉,而分散到其他內臟,很容易影響子宮及乳腺而致癌;實例顯示甲狀腺癌若是0歲到20歲的話,女生是男生的5倍以上發病率,而20歲以上也差3~4倍。


這也是核電廠或核設施即使沒發生核災,也會放出低劑量輻射物質,很容易讓160公里(美國研究設定的距離,事實上或許更遠)內的女孩或年輕女人罹患甲狀腺癌或乳癌、子宮癌,美日都有研究證明此事,尤其老朽核電廠散播的低劑量輻射物質的影響不可忽視。


台灣人口密集,南北大都會都無法跟核電廠距離160公里以上,台灣年輕女人罹患婦癌比率才會在亞洲名列前茅,我們平時就在支付生命健康給核電。


此外女生還很容易在胎兒時代受影響,即使在母體內被曝,也可能因為卵母細胞遭傷而長大後很難懷孕,或很容易流產,甚至胎兒出現異常,或生的孩子容易罹患白血病等;因此發生核災時避難順序應該是孕婦(=胎兒)幼兒、孩子(女孩優先)、青少年、可能懷孕成年女人、成年男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