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始祖」出山喚危機意識 火紅之心從未熄 災難臨昂然高呼
2011-04-15
頭條日報
新聞故事
日本福島事故喚醒港人的核能危機意識,「反核始祖」馮智活也出山,加入新成立的「大亞灣民間監察會」。馮智活曾是反核猛將,帶一百萬零四個反對興建大亞灣核電站的市民簽名上京,當時還獲前港澳辦副主任李後接見。今回「師公」重出江湖,外界寄望甚殷,他卻說:「我不是來挑錯處,是要令市民放心。我未定位,前線的事,盡量交畀人做啦!」五十五歲的馮智活是牧師,茹素後,更是心如止水。
記者蕭瑩盈
http://easss.com/nuclear
二十五年前,他可是「火紅」份子。一九八六年,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爆炸,他擔心大亞灣核電站的污染、安全問題,於是組成「爭取停建大亞灣核電廠聯席會議」,當關注核能委員會主席,上街示威,發起簽名運動。當時本港人口約五百萬人,但他在兩個月內,就收集到一百零四萬個市民簽名。
九五年,他退出政壇,沒當立法局議員,取不到大亞灣資訊,社會對核電站的關注亦降溫,他又專心當回牧師。
一提起核能,他的聲量會高幾度,「從未贊成起核電站。核能是危險、不穩定,未成熟的工業,可造成無可彌補的災難。」
中國盲目發展核電不智
他認為,核電成本低是神話,「經濟上一定貴,先要大筆投資,核燃料成本愈來愈貴。如果維修,整個機組要停,是非常奢侈的發電。」
還未計處理輻射廢料,「高輻射廢棄核燃料棒的數量是以噸計,壽命一至三年,用完放在水池,仍有餘熱。低輻射廢料的廠房要用水泥封存,完全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馮說,日本、法國明知發展核能是高風險,但資源匱乏,才會能源險中求。但內地有條件發展風力、水力、太陽能發電,但仍迷信尖端科技,實屬不智。
他說:「現在講再生能源,西藏也有風力發電,其實不用做大型發電站。現在是人家有車,我也要有車,搞到核電站愈建愈多。」馮智活最擔心安全問題,「人才、專家是關鍵,咁多核電站,哪有咁多尖端科技人才。」
港應變方案有等於無
說到香港情況,他更加火滾,「應變計劃是零,負責官員一個都找不到。火警演習好正常,但無理由連火警鐘都無。」
他說政府有責任教育市民,一旦大亞灣發生輻射洩漏,如何應變,但因為多年來相安無事,闊佬懶理,「家居掩護點做?港府有幾多糧食、碘片儲備?食水、食物受污染,有無替代品?全部都要預先安排,唔通到時先打電話借糧?市民有權知!」
還未計疏散、撤離,「有無可能撤離?其實無,但可唔可以分批?點安排?搭緊地鐵點走?」馮智活也沒有答案,所以他最反對興建核電站。
市民參與大型演習的安排,他同樣「無眼睇」,「無可能全部參與。實際些,拍短片,在電視、網上播放。」
閉關多年,重出江湖,可會熱血沸騰?師公出山,做前線,還是軍師?馮說了一個「深不可測」的答案,「有需要時會做不同角色。其實我更關心地球能源問題,相比地球暖化,福島事故只是小兒科。」
他也關心貧富差距,「香港倒退了,竟重現五、六十年代的食物銀行,可悲!人的愛心也差了,社會不和諧。」
馮智活坦言,現今一代社運人士激進得多,「簡直匪夷所思。這反映社會矛盾更尖銳。點解示威者要上台搶咪?因覺得受忽略,無人理他的感受。」
馮不是不像一塊「神主牌」,以精神領袖姿態出現,但新一代社運人士像「燃料捧」,熱情有餘,理智不足。期待「神主牌」同「燃料棒」的化學作用。
男人也怕老,馮智活聽到「老馬出山」、「神主牌」等形容詞,即時做了個「眼凸凸」表情。
馮智活帶同一百萬個反對興建大亞灣核電站的簽名上京。
2011-04-15
頭條日報
新聞故事
日本福島事故喚醒港人的核能危機意識,「反核始祖」馮智活也出山,加入新成立的「大亞灣民間監察會」。馮智活曾是反核猛將,帶一百萬零四個反對興建大亞灣核電站的市民簽名上京,當時還獲前港澳辦副主任李後接見。今回「師公」重出江湖,外界寄望甚殷,他卻說:「我不是來挑錯處,是要令市民放心。我未定位,前線的事,盡量交畀人做啦!」五十五歲的馮智活是牧師,茹素後,更是心如止水。
記者蕭瑩盈
http://easss.com/nuclear
二十五年前,他可是「火紅」份子。一九八六年,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爆炸,他擔心大亞灣核電站的污染、安全問題,於是組成「爭取停建大亞灣核電廠聯席會議」,當關注核能委員會主席,上街示威,發起簽名運動。當時本港人口約五百萬人,但他在兩個月內,就收集到一百零四萬個市民簽名。
九五年,他退出政壇,沒當立法局議員,取不到大亞灣資訊,社會對核電站的關注亦降溫,他又專心當回牧師。
一提起核能,他的聲量會高幾度,「從未贊成起核電站。核能是危險、不穩定,未成熟的工業,可造成無可彌補的災難。」
中國盲目發展核電不智
他認為,核電成本低是神話,「經濟上一定貴,先要大筆投資,核燃料成本愈來愈貴。如果維修,整個機組要停,是非常奢侈的發電。」
還未計處理輻射廢料,「高輻射廢棄核燃料棒的數量是以噸計,壽命一至三年,用完放在水池,仍有餘熱。低輻射廢料的廠房要用水泥封存,完全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馮說,日本、法國明知發展核能是高風險,但資源匱乏,才會能源險中求。但內地有條件發展風力、水力、太陽能發電,但仍迷信尖端科技,實屬不智。
他說:「現在講再生能源,西藏也有風力發電,其實不用做大型發電站。現在是人家有車,我也要有車,搞到核電站愈建愈多。」馮智活最擔心安全問題,「人才、專家是關鍵,咁多核電站,哪有咁多尖端科技人才。」
港應變方案有等於無
說到香港情況,他更加火滾,「應變計劃是零,負責官員一個都找不到。火警演習好正常,但無理由連火警鐘都無。」
他說政府有責任教育市民,一旦大亞灣發生輻射洩漏,如何應變,但因為多年來相安無事,闊佬懶理,「家居掩護點做?港府有幾多糧食、碘片儲備?食水、食物受污染,有無替代品?全部都要預先安排,唔通到時先打電話借糧?市民有權知!」
還未計疏散、撤離,「有無可能撤離?其實無,但可唔可以分批?點安排?搭緊地鐵點走?」馮智活也沒有答案,所以他最反對興建核電站。
市民參與大型演習的安排,他同樣「無眼睇」,「無可能全部參與。實際些,拍短片,在電視、網上播放。」
閉關多年,重出江湖,可會熱血沸騰?師公出山,做前線,還是軍師?馮說了一個「深不可測」的答案,「有需要時會做不同角色。其實我更關心地球能源問題,相比地球暖化,福島事故只是小兒科。」
他也關心貧富差距,「香港倒退了,竟重現五、六十年代的食物銀行,可悲!人的愛心也差了,社會不和諧。」
馮智活坦言,現今一代社運人士激進得多,「簡直匪夷所思。這反映社會矛盾更尖銳。點解示威者要上台搶咪?因覺得受忽略,無人理他的感受。」
馮不是不像一塊「神主牌」,以精神領袖姿態出現,但新一代社運人士像「燃料捧」,熱情有餘,理智不足。期待「神主牌」同「燃料棒」的化學作用。
男人也怕老,馮智活聽到「老馬出山」、「神主牌」等形容詞,即時做了個「眼凸凸」表情。
馮智活帶同一百萬個反對興建大亞灣核電站的簽名上京。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