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審批即將開閘 中國核電「春再來」

核電審批即將開閘 中國核電「春再來」
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南方周末記者 馮洁 
實習生 張馨苑


2011年12月28日,海南昌江核電工程1號機組比計劃提前28天完成穹頂吊裝,轉入全面安裝階段。


核電審批解禁信號下,哪些公司會受益,哪些技術路線備受推崇?哪些核電項目會成為幸運兒? 內陸核電站的命運又會如何?這一切即將揭曉。


春去春又回


中國核電因福島核電事故而失去的春天,現在又回來了。


剛剛過去的兩會上,核電項目審批重啟的信號被互相印證、不斷放大。先是「安全高效發展核電」被明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隨後一批「重量級」人士密集發表挺核言論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一年前,福島核事故發生六天後,中國政府立即啟動「國四條」——叫停所有新建核電項目的審批、檢查核設施安全性、啟動核安全規劃編制並調整核電中長期規划來回應災難。


目前,對新建項目審批年內解禁的樂觀預期,已成核電工業界共識。利好消息刺激下,3月的核電股一片飄紅,江蘇神通、東方鋯業、自儀股份及東方電氣、上海電氣等,均應聲上揚。


其實,2011年年底,敏銳的核電製造商和核電業主,已經嗅到了核電回暖的氣息。


2011年12月底,國內三大核電設備製造商之一的哈電與中核建、江蘇核電簽署田灣核電站3、4號機組常規島T&G包(汽輪發電機組設備包)主設備供貨合同。


這是福島核事故後,國內簽訂的首個T&G包主設備合同。2012年3月,哈電再獲山東海陽核電3號、4號機組的同類合同。


如果仔細觀察國內核電站項目審批進程,上述機組正在已被批「路條」,即允許廠址準備、但仍未獲核准開工的16台機組之列。


一般而言,核電機組分為已投運、已核准並開工建設、已核准但未開工建設及已批覆路條但未核准開工四種類型。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李永江介紹,建造和設備兩項在核電站投資額中佔大頭,建造約佔20%到30%,而設備費則在50%以上。核電產業大致分為設計、建造、設備、配套、運營等環節。


「設備製造商的觸覺最為敏銳。」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核能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寧認為,「通常在核電恢覆審批之前,正式訂單不會大規模出現。」


核電安檢


形同禁令的「國四條」,其關鍵詞其實是「核安全」,其中,核安全大檢查最引人矚目。


最近,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炳華透露,檢查共發現了14個需整改的方面,「有的已經解決,有的正在解決,還有的已列入三年改造計劃中,全部關閉掉。」


為提高我國核電機組安全性和極端災害抵抗能力,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國家能源局還組織中核、中廣核和清華大學,啟動了針對13個具體問題的安全技術研發計劃。


而被視作審批「通行證」的核安全規劃,已於2011年年底在環保部層面通過。


李永江透露,2012年2月時,國務院已為規劃的補充完善召開過一次專門會議,具體內容經國務院審議通過後才能發佈實施。


據瞭解,即將出台的核安全規劃要求提高核設施和技術利用安全水平,明顯降低輻射環境安全風險,保障核安全、環境安全和公眾健康。


除此之外,核電中長期規劃的調整也為核電業內所關注。5年前的核電中長期規劃提出,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爭取達到4000萬千瓦。


儘管規劃調整方案未出,2012年3月14日,中電聯在發佈的《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滾動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規劃核電裝機規模達到8000萬千瓦。


「2020年的核電裝機目標在7000萬千瓦到9000萬千瓦之間的可能性很大。」李寧評價。


從未停止,談何重啟?


過去一年,與核電安檢、新項目暫停審批並行的是中國核電的「外冷內熱」——核電相關企業「其實並沒有閒著」。


據李寧介紹,老牌的核電企業中核、中廣核均在過去一年中,著手「二代改三代」。即中核將二代加技術改造成三代核電技術ACP,中廣核也將CPR1000改成ACPR1000。


基於龐大的在建機組規模,三大動力公司(東汽、上氣和哈電)一邊消化既有訂單,一邊提升設備質量和技術安全水準。


許多人不知道,在核電看似遇冷的2011年裡,嶺澳核電站二期2號機組、秦山二期擴建4號機組相繼投運


現在,中國仍以26台機組成為全球在建核電機組規模最大的國家。


而三代核電技術的建設始終未受影響。中核集團三門核電公司黨群工作部主任鐘英強表示,三門1號機組的建設一直在進行,因此不存在恢復建設一說。2012年,三門電站計劃由土建向系統調試轉變。


事實上,使用AP1000技術的4台機組——浙江三門核電站1號、2號機組,山東海陽核電站1號、2號機組——都沒受「國四條」的影響。


國家核電專家委員會的一位人士樂觀預期,三門核電二期3號、4號機組、海陽核電二期3號、4號機組快的話可能在2013年晚些時候開工。


國核公司董事長王炳華曾明確表示,依其判斷,我國政府會在2012年或2012年更早些時候恢覆核電站項目審批。李永江也認為,上半年就能批的可能性很大。


「二代改三代」或將來臨


儘管作為核電開禁前提的核安全規劃尚未最終獲批,但其對新建核電廠要堅決採用「最先進的技術、最嚴格的安全標準」的要求,已經引發了新建核電站技術「二代改三代」的趨勢


一位不願具名的核電業內人士透露,新核電站項目重新開始審批後,三代核電技術路線的偏好更明顯,「甚至存在著重新恢覆審批後,除了高溫氣冷堆示範電站和田灣二期工程外,只上三代核電AP1000(的可能性)」。


核電站安全目標有兩個指標,一是反應堆堆芯熔化率(堆熔概率),二是大規模釋放放射性物質的概率(釋放概率)。


AP1000三代技術的支持者除了經常列舉上述兩個指標的優越性外,事故發生後72小時內不需人工干預的安全系統也常被提及。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事故機組留給人處置的時間只有30分鐘。


目前,中國已經運行的15台機組,全是「二代加」(第二代改進型核電站)。核准並已開工建設的26台機組中,只有6台是「三代」,剩下全是「二代加」。


上述人士透露,國家已經核准項目中,可能涉及「二代改三代」的共有14台機組,佔所有已核准項目的逾67%。


這些可能的項目包括:遼寧紅沿河核電站5號、6號機組,廣東陽江核電站4號、5號、6號機組,福建福清核電站4號、5號、6號機組,江蘇田灣核電站5號、6號機組,遼寧徐大堡核電站1號、2號機組,廣東陸豐核電站1號、2號機組。


不過,在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巍看來,不同代的核電技術之間並不存在徹底的革命性。在建核電機組,可以採用加固、升級技術,「強調核電技術代的概念,難免有商業推動的色彩」。


事實上,逐漸成為中國未來核電技術主流的AP1000,其安全性能、非能動安全系統的可靠性等曾受到包括美國核監管委員會在內的廣泛質疑。中廣核集團原安全總監濮繼龍此前就質疑,安全是一個綜合體系,單說誰比誰高多少倍是不科學的。


幸運兒與等待者


事實上,2011年因「國四條」被叫停的主要是已核准但尚未開工建設的5台機組(444萬千瓦)。


它們是山東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江蘇田灣核電站3號、4號機組,福建福清核電站4號機組及廣東陽江核電站4號機組等。


「如果國家恢覆審批,上面這幾台機組應該排在前面。」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網刊工作部主任汪兆富說。


相比這些闖關成功的幸運兒,所有內陸核電站還都處於等待模式,包括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寧和江西彭澤三個已開始前期工作的內陸核電站。


依照調整前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國核電站的選址主要集中在沿海省份。但福島核事故前,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重慶、四川、甘肅、吉林等多個內陸省份均提出了核電計劃。


「兩會」接近尾聲時,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炳華表示,內陸核電站的設計標準和沿海核電站的設計標準完全是一致的,其排放會有更加嚴格的要求。


但這樣的說法,並未指明內陸核電站如何更安全以及如何解決冷卻水問題。


李永江建議,「經濟落後地區、乾旱缺水地區的核電站建設還是應該放緩。」


一般來說,一個核電機組的建設週期約為60個月,如果以2020年80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計,業內的期望是平均每年建成約8座100萬千瓦/台的機組,但基於相關規劃的進展和開禁第一年的謹慎考慮,劉巍表示2012年內大規模放行電站的可能性較小,「可能會先放個5-6台」。


「比較大的核電建設高潮,應該在2015年到2020年之間。」劉巍預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