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人類噩夢蓋世賭博
2011-3-17
原子能問世,人類噩夢開始。
首先的使用是1945年美國佬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的兩顆原子彈,兩地分別炸死14萬和7.8萬平民,城市頃刻化為一片焦土;
接下來許多國家爭先恐後甚至不惜勒緊褲腰帶勞民傷財研製和大肆儲存核武,給地球和人類預備足夠了隨時可展開數次滅頂之災行動的超級武庫;
1954年6月,前蘇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以和平的名義,一個更大的魔盒從此被打開——
1979年3月美國三里島核電廠2號堆發生核洩漏,20萬居民逃離家園;
1986年4月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事故,放射污染相當於廣島核爆的100倍,過去20多年間侵害到900多萬人,殃及半個歐洲;
上週,3月11日,一場強震使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數個反應堆陷入至今無法預知後果的危險情勢之中。
凡明眼人而且還認同生命無價的話,不難看出,核電整體上給人類帶來的福祉大呢還是禍害更甚。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看來這世界還是不乏明眼人:
三里島事故後美國不敢再建核電站;跨年瑞典全民公決關停全國的核電項目;看到日本福島危機,3月15日德國人一口氣停了7座核電站;16日溫總理召開國務會議,決定調整核電發展的後續規劃,停止審批核電項目。
儘管如此,中國的「磚家」們還是堅稱,我們的核電站安全得很,我們是三代技術比日本人的先進一代。意思是說不會考慮關停的。
那麼我們來聽聽同樣是專家的廈門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李寧是怎麼說的吧:三代和二代沒有實質性的差別,均屬於熱堆技術。
更重要的是,他認為:「理論上可以達到這種效果(不熔堆),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各種不可預知的風險都是存在的。比如這次的日本核電站爆炸,理論上堆是停下來了,不會發生核洩漏,但是由於堆芯熔化產生化學反應導致爆炸,這是設計的時候所沒有預料到的。」
儘管中國的水能、風能、太陽能都不缺乏,造價也不見得比核電站高,或許因為不能隨心所欲建在海濱、城市附近,或許安排就業、獲利都不如人意,所以全國幾乎各個省份都在爭著上核電項目。
以大亞灣核電站為例。90年代建兩個機組,投40億美元,運行10年收回45億美元。建在離深圳市中心區30分鐘車程的風光旖旎的海濱,圈有兩個美麗的沙灘,員工可以住在市中心的福利房有豪華的通勤車接送上下班,那些位於偏遠地區的常規電站焉可與之相比?
一位常駐深圳的國家地震局專家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了,大亞灣核電站的主要建築結構、系統和設備的基本抗震安全設計為8度,已建、在建核電廠在防止海嘯增水影響廠址安全方面,均是安全可靠的,況且大亞灣核電站遭強震可能性小。
要知道,汶川地震震級8級相當於烈度11度,8度呢,僅僅相當於6.1級,日本此次地震是9級耶!深圳位於東南沿海地震帶,而大亞灣則位於深圳三條地震斷裂帶之一中。還要知道,大亞灣核電站設計防的是6級左右的地震,而深圳的農民房設計的是防7度地震。
我想問這位地震專家一句的是,你既然能夠判斷出大亞灣遇不遇強震的可能性,怎麼沒有事先給日本人一個功德無量的忠告呢?
我們老百姓不是專家,但是我們通過表象和普通的邏輯思維也不由得會產生一些疑問。
美國最先掌握和利用核能吧?美國有100多座核電站的時候我們還在襁褓裡吧?美國的西屋公司的核心技術我們至今難望其項背吧?美國人為什麼30多年都不敢新建核電站了?還有瑞典人呢?德國人呢?都瘋了?
不妨回顧一下人類的核電站事故是怎樣造成的。
美國三里島核電廠二號堆於1979年3月28日發生的堆芯失水而熔化和放射性物質外逸的事故,是由於工人檢修設備後未將冷卻系統的一個閥門打開,操作人員判斷錯誤,反而關閉了應急冷卻系統等一系列的管理和操作上的失誤使一次小的故障急劇擴大,釀成嚴重事故的。
1986年4月25日,切爾諾貝利4號反應器預定關閉以作定期維修並決定利用這機會作為測試反應堆的渦輪發電機能力,反應堆控制員太快地減低能量水平以及一系列的不按章程操作相互溝通缺乏等,因而造成一場曠世災難。
都和定期檢修保養、與操作員的失誤有關!
或許你沒有玩過21點,但是總在電影裡看過賭片吧?哪怕檯面上亮出的牌是個同花,因為不知道底牌到底爭不爭氣,你最後下注時往往只能是賭命了。
我們核電站的操作員以及無情的、「居心叵測」的大自然無疑就像那張底牌,而我們弄的所有核電,無疑是場蓋世賭博!只要一天不關閉全國所有的核電站,中國的老百姓就永遠擺脫不了被其綁架在賭桌上當賭注的命運。
今天有朋友笑談,得去預備點食用碘化物、防化服等等,因為即使日本人的輻射雲飄不來深圳,身邊還有個大亞灣哪!
我說那不管用,還是趕緊的多賺點錢吧,攢夠買一台直升飛機的錢,反正廣東馬上開放民用低空飛行了。
Source :
http://zjx1963n.m.oeeee.com/blog/archive/2011/3/17/2353912.html
2011-3-17
原子能問世,人類噩夢開始。
首先的使用是1945年美國佬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的兩顆原子彈,兩地分別炸死14萬和7.8萬平民,城市頃刻化為一片焦土;
接下來許多國家爭先恐後甚至不惜勒緊褲腰帶勞民傷財研製和大肆儲存核武,給地球和人類預備足夠了隨時可展開數次滅頂之災行動的超級武庫;
1954年6月,前蘇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以和平的名義,一個更大的魔盒從此被打開——
1979年3月美國三里島核電廠2號堆發生核洩漏,20萬居民逃離家園;
1986年4月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事故,放射污染相當於廣島核爆的100倍,過去20多年間侵害到900多萬人,殃及半個歐洲;
上週,3月11日,一場強震使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數個反應堆陷入至今無法預知後果的危險情勢之中。
凡明眼人而且還認同生命無價的話,不難看出,核電整體上給人類帶來的福祉大呢還是禍害更甚。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看來這世界還是不乏明眼人:
三里島事故後美國不敢再建核電站;跨年瑞典全民公決關停全國的核電項目;看到日本福島危機,3月15日德國人一口氣停了7座核電站;16日溫總理召開國務會議,決定調整核電發展的後續規劃,停止審批核電項目。
儘管如此,中國的「磚家」們還是堅稱,我們的核電站安全得很,我們是三代技術比日本人的先進一代。意思是說不會考慮關停的。
那麼我們來聽聽同樣是專家的廈門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李寧是怎麼說的吧:三代和二代沒有實質性的差別,均屬於熱堆技術。
更重要的是,他認為:「理論上可以達到這種效果(不熔堆),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各種不可預知的風險都是存在的。比如這次的日本核電站爆炸,理論上堆是停下來了,不會發生核洩漏,但是由於堆芯熔化產生化學反應導致爆炸,這是設計的時候所沒有預料到的。」
儘管中國的水能、風能、太陽能都不缺乏,造價也不見得比核電站高,或許因為不能隨心所欲建在海濱、城市附近,或許安排就業、獲利都不如人意,所以全國幾乎各個省份都在爭著上核電項目。
以大亞灣核電站為例。90年代建兩個機組,投40億美元,運行10年收回45億美元。建在離深圳市中心區30分鐘車程的風光旖旎的海濱,圈有兩個美麗的沙灘,員工可以住在市中心的福利房有豪華的通勤車接送上下班,那些位於偏遠地區的常規電站焉可與之相比?
一位常駐深圳的國家地震局專家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了,大亞灣核電站的主要建築結構、系統和設備的基本抗震安全設計為8度,已建、在建核電廠在防止海嘯增水影響廠址安全方面,均是安全可靠的,況且大亞灣核電站遭強震可能性小。
要知道,汶川地震震級8級相當於烈度11度,8度呢,僅僅相當於6.1級,日本此次地震是9級耶!深圳位於東南沿海地震帶,而大亞灣則位於深圳三條地震斷裂帶之一中。還要知道,大亞灣核電站設計防的是6級左右的地震,而深圳的農民房設計的是防7度地震。
我想問這位地震專家一句的是,你既然能夠判斷出大亞灣遇不遇強震的可能性,怎麼沒有事先給日本人一個功德無量的忠告呢?
我們老百姓不是專家,但是我們通過表象和普通的邏輯思維也不由得會產生一些疑問。
美國最先掌握和利用核能吧?美國有100多座核電站的時候我們還在襁褓裡吧?美國的西屋公司的核心技術我們至今難望其項背吧?美國人為什麼30多年都不敢新建核電站了?還有瑞典人呢?德國人呢?都瘋了?
不妨回顧一下人類的核電站事故是怎樣造成的。
美國三里島核電廠二號堆於1979年3月28日發生的堆芯失水而熔化和放射性物質外逸的事故,是由於工人檢修設備後未將冷卻系統的一個閥門打開,操作人員判斷錯誤,反而關閉了應急冷卻系統等一系列的管理和操作上的失誤使一次小的故障急劇擴大,釀成嚴重事故的。
1986年4月25日,切爾諾貝利4號反應器預定關閉以作定期維修並決定利用這機會作為測試反應堆的渦輪發電機能力,反應堆控制員太快地減低能量水平以及一系列的不按章程操作相互溝通缺乏等,因而造成一場曠世災難。
都和定期檢修保養、與操作員的失誤有關!
或許你沒有玩過21點,但是總在電影裡看過賭片吧?哪怕檯面上亮出的牌是個同花,因為不知道底牌到底爭不爭氣,你最後下注時往往只能是賭命了。
我們核電站的操作員以及無情的、「居心叵測」的大自然無疑就像那張底牌,而我們弄的所有核電,無疑是場蓋世賭博!只要一天不關閉全國所有的核電站,中國的老百姓就永遠擺脫不了被其綁架在賭桌上當賭注的命運。
今天有朋友笑談,得去預備點食用碘化物、防化服等等,因為即使日本人的輻射雲飄不來深圳,身邊還有個大亞灣哪!
我說那不管用,還是趕緊的多賺點錢吧,攢夠買一台直升飛機的錢,反正廣東馬上開放民用低空飛行了。
Source :
http://zjx1963n.m.oeeee.com/blog/archive/2011/3/17/2353912.htm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