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應變計劃中的「文字遊戲」


大亞灣應變計劃中的「文字遊戲」
作者 綠色和平 | 發現新大陸 
2012年3月11日星期日


今天3月12日,是福島核災一周年,先向日本民眾送上祝福。


無巧不成書,保安局上週剛公布大亞灣緊急應變計劃的檢討結果,不但決定一切依舊,以20公里作為緊急應變計劃區,報告當中更「字字珠璣」,不可不「讚嘆」。以下僅羅列3個例子:


http://easss.com/nuclear


第1.8段中:「(應變計劃)策劃細節的周詳程度,需因應評估的風險大小而定。」


巧妙的是,文中並未有清楚說明,到底細節是風險越小越周詳,還是風險越大越周詳?在核電站中,風險越小的意外,破壞力往往都會越高。此話何解?福島規模的核災風險可能是百萬份之一,但破壞力卻極大。從保安局的應變計劃中猜測,相信局方放棄應對風險小、破壞高的大型核災。要不然,20公里的緊急應變計劃區根本不敷應用。


第1.19段中:「如果受輻照的劑量僅為數十毫希,目前仍未能證實或反證會產生上述(增加患癌)後果。」


上述簡單一句就令輻射變得「和藹可親」。我們不妨反過還原輻射的可怕真面目:「目前仍未能證實或反證數十毫希的劑量是對人體無害。」其實,數十毫希的輻射幾乎等於照100張X光片。如果保安局真的認為輻射是對健康無害,有請李少光局長帶同大亞灣緊急應變小組,率先到公立醫院狂照100張X光,身先示卒。


第12.6段中:「核電站營運者對單一宗核事故承擔的法律責任最高達人民幣3億元。」


當中一個「達」字,令人覺得人民幣3億元真得高到天上有,地下無。但如果將「達」字改做「僅」字,才真正合乎現實的情況,就算3億人民幣全數分予全港市民,每人都分得「高達」50元港幣左右。


如此這般的應變計劃,不但低估了處理核災的難度,更反映出保安局沒有汲取福島核災的應變經驗。綠色和平認為,真正對公眾負責的應變計劃應該對人的生命負責,而不是玩弄「文字遊戲」。


若你也想拜讀一下這個應變計劃,請到以下網址:
http://www.dbcp.gov.hk/chi/dbcp/download.htm



Daya Bay Contingency Plan Download
http://www.dbcp.gov.hk/eng/dbcp/download.ht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