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洩漏輻射波及六百公里海域

日核洩漏輻射波及六百公里海域
2012-02-23 
半島晨報 
責任編輯:戰釗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生已接近一年時間,但核洩漏陰霾遠未消除,甚至仍在不斷擴散。科學家21日稱,在距日本30至640公里的太平洋海域檢測到輻射物質銫-137,濃度是正常值的10至1000倍。核輻射擴散至640公里


據美國媒體2月22日報導,負責檢測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科學家21日透露,儘管核事故發生已近一年,但核洩漏引發的核輻射並未停止,仍在向更遠的距離擴散。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據報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肯·比塞勒透露,此次福島核事故擴散監測是於去年6月開始的,檢測的海水及生物樣本採集自距離日本福島核電站附近海岸以東32公里至640公里的海域。


經過科學檢測,除了海水外,科研人員還在魚和浮游生物上也檢測到了包括銫-137在內的核物質,其輻射水平比此前該水域平均正常水平超出10倍以上,最高核輻射程度則高出1000倍。放射物已進入海底泥土


肯·比塞勒透露此次監測在海洋生物中發現的銫-137,是源自水污染而非空氣污染。他表示,由於福島核電站在應對核事故中,曾將大量被污染的水直接排入海裡。據稱,已知銫-137半衰期為30年,意味著該海域已被輻射的海洋生物將遺害最少30年。不過,比塞勒當天也強調說,檢測結果中顯示的銫-137的水平要比通常被認為會造成傷害的程度要低,不足以威脅海洋生物安全,不影響人類食用海產品。


而日前,日本近畿大學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東京灣海底的放射性銫已經擴散到海底深達20釐米以上的泥土中。由此可知,雖然90%以上的陸地土壤放射性銫最多僅滲透到5釐米厚土層,但是在海底,銫的濃度已經進入到了更深的地方。這一消息一經公佈,再度引發東京市民的核恐慌。文部科學省隨即於2月13日召開相關問題研討會,決定盡快開展海洋環境放射線能量調查。災難垃圾僅5%得到處理日本福島核洩漏引發的核物質除在海洋繼續擴散外,在陸地和空中的擴散問題也遠未消除。


去年3月接連發生的地震、海嘯和核危機,幾乎摧毀了日本東北沿岸地區的城鎮,僅在這3個受災最嚴重的縣,就留下大約2300萬噸的垃圾,其中已經處理的為117.6萬噸,也就是僅5%得到了處理。搬走這些巨大的垃圾山成了當地最迫切的任務。按照計劃,日本政府希望在2014年3月之前,將所有垃圾處理乾淨。不過,環境大臣細野豪志21日說,如果按目前緩慢進度進行垃圾處理,要實現目標將「極其困難」。 


特約撰稿陳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