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警告3年加價四成 議員轟恐嚇

中電警告3年加價四成 議員轟恐嚇 政府促汲教訓考慮影響
明報
5/09/2012


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事先張揚未來數年會大幅加價,表示原因是中電要滿足政府潔淨能源的政策選擇。


【明報專訊】去年被批評無社會責任的中電(0002)昨日再度「喊價」,表示廉價的天然氣時代已經完結(cheap gas is over),估計至2015年底,燃料成本會比現水平升2.5倍,將令電費升四成,即每年加價超過一成。環境局昨晚迅即還以顏色,呼籲中電「汲取去年底爭議的教訓」,有立法會議員批評中電威嚇。






環境局發言人表示,電力公司在處理影響香港各業及住戶開支的高度敏感課題時,必須提出理據及數據,並在政府把關過程中回應各項質疑,「期望中電能夠汲取去年底爭議的教訓,先從內部把關及成本控制做起,並在提交調整建議時,提出充足的理據、考慮對社會的影響」。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環境局:做好把關 提出理據
中電去年底「獅子開大口」要求加價9.2%,其後在各方壓力下,把加幅減少近半至4.9%。事隔數月,中電昨在股東周年大會後,再度提及未來要加電費。


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昨天表示自己抱恙,由副主席毛嘉達代表讀出講辭。他表示,未來天然氣成本將會提高3倍,估計3年後,單是燃料成本便較現時多2.5倍,這必須由電力客戶承擔,客戶的開支會因此上升約四成。


他說,在立法會的支持下,港府近年積極推廣清潔能源,並於2008年8月與國家能源局簽訂香港未來能源供應諒解備忘錄,其中包括由內地供應長期氣源。中電為落實這些政策,需將天然氣使用量提高一倍。


中電發言人其後表示,燃料成本將上升2.5倍,是因為現時供應中電、來自海南崖城的氣田,氣價早在20年前簽訂合約時已經定下;但未來由西氣東輸二線管道供港的天然氣價格,將較崖城的氣價大升。


現時中電電費由基本電費和燃料附加費兩部分組成,中電昨日表示,隨着氣價上升調整的燃料附加費加幅,還未包括因資產淨值或營運開支增加而可能調升的基本電費,意味整體電價的增幅可能不止四成。


質疑政府立會干預
對於有言論批評中電賺取暴利之餘,還不斷調高電費,米高嘉道理昨日反駁,表示中電股東沒有從調升電費中得益。他質疑政府和立法會加強參與及監控電力行業的提議,「哪些事情應由政府負責?哪些事情適合由私人營辦?是下一任政府需要面對的挑戰」。


他又說,「西九填海區和啟德機場舊址已丟空多年,假若中電在營運供電系統方面,其決策和執行效率也處於這種水平的話,今天的九龍及新界大概會是漆黑一片」。中電總裁及首席執行官包立賢補充說,集團會繼續與政府溝通,但就算集團不賺錢,電費亦無可避免要調升。


若中電似政府 「九龍新界漆黑一片」
能源諮詢委員會委員、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認為,中電「開天索價」的言論,預視未來加電費是必然的,但加幅如此驚人,是因為中電希望「賺盡9.99%」(准許利潤上限),除非中電能夠從其他業務賺到錢,否則只會繼續加價。他說,要從中期檢討改變管制協議很困難,政府目前可以考慮補貼電費或投放核電發展,「核電可以令電費減至現時的三分之一,但香港市民未必能接受」。


另外,有關中電與南方電網合作收購青山發電六成股權一事,包立賢表示,南方電網是長遠合作伙伴,合作將加強中港電力系統聯繫的潛力。至於分拆澳洲業務TRUenergy於當地上市,是為了調回部分資金,用作其他地區的投資,但中電未來仍會是TRUenergy的大股東。


李華明促梁政府開放電網
明報
5/09/2012


【明報專訊】對於中電警告未來數年燃料價格上升,有需要大幅加費,多名立法會議員直斥中電說法不合理及威嚇政府,是率先為加價表態;有議員促請下屆政府積極研究開放電網。


林健鋒:倘涉成本 應提數據


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批評中電預早表明加價,令業界構成心理壓力;業界已盡可能節能,擔心成本最終要轉嫁消費者。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指出,雖然不少廠房遷往內地,但本地仍有從事食品、模具的廠房,以及長時間營業的食肆,用電量較大,電費成本亦高。


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主席林健鋒說,香港需要穩定的電力供應,作為企業,除了賺錢,要有社會責任,若因為成本問題加電費,要增加透明度,提出數據。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華明稱,中電的說法是威嚇政府,例如今年中電狂加電費,最終亦有調整空間。為了保障電力的可靠供應,市民已付出較多電費,中電應受政府及立法會監察,呼籲下屆政府積極研究開放電網。工聯會黃國健亦認為中電講法有如恐嚇,政府應規劃購買外來電力,例如引入內地西南電網和廣東電力,以免被電力公司箝制。


環團促研加價機制
對於議員建議兩電聯網及引入內地電力,浸會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周全浩認為,根據外國經驗,改變電網系統涉及不少技術問題,由規劃至完成需時達10年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古偉牧建議政府介入能源市場,主動投資研發機組,並需設立加價機制,他擔心基層市民難以抵禦大幅加電費。


改氣源捱貴氣 加幅轉嫁市民
明報 
5/09/2012


【明報專訊】中電事先張揚因燃料價格上升致未來幾年會不斷加電費,矛頭直指政府為中電選擇的「西氣東輸」氣源太貴。中電大股東埃克森美孚早前表示,中電目前的天然氣來自海南崖城氣田,合約是多年前簽下,價格較目前國際價格低;


中電要向中石油購入的天然氣,價格較崖城貴2至3倍。現有機制之下,燃料開支可以實報實銷,中電可將購買天然氣的價格加幅轉嫁市民。


用氣量減 開支反增
資料顯示,中電去年的發電燃料組合之中,天然氣佔20.5%,是近年新低,中電解釋是由於崖城氣田氣量不足所致。但中電年報顯示,去年天然氣用量是過去10年新低,但整體燃料開支並無減少,較2010年更上升3.5%。


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在最新年報中表示,「政府在2008年8月與國家能源局就香港未來的能源供應簽訂諒解備忘錄,選擇了內地作為長期供氣來源,避免在本港大鴉洲水域發展天然氣接收站。不過,這個選擇同時也削弱了香港在國際燃氣市場上,直接入口價格具競爭力的天然氣供應的選擇」。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