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核污水稀釋無礙觀點
明報 – 2012年5月30日星期三
【明報專訊】今次在美國沿海發現含輻射吞拿魚,證明在輻射污水排放海域的海洋生物,確會受輻射影響,推翻之前專家乃至美國官員的「大安旨意」想法。
今次發現的含輻射藍鰭吞拿魚屬太平洋藍鰭吞拿魚,常用作製壽司。牠們每隔數年便會到日本、台灣、菲律賓一帶溫暖海域產卵。幼魚會留下生活數年,到近成年期後會隨太平洋溫暖黑潮洋流,沿日本東部海岸北上,途徑福島一帶水域,再游近萬公里到加州等東太平洋海域覓食,每隔數年會回到出生海域繁殖。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專家官員漁民曾齊聲說安全
去年福島核災爆發不久,不少漁民、科學家甚至政府官員都聲稱,輻射污水排入海洋後會大幅稀釋,不影響魚獲安全。當時有科學家指出,即使魚類游經受污染的福島海域,牠們的停留時間亦不足以在體內積聚大量放射性銫。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亦稱,未有檢測到吞拿魚體內含有放射性銫,加上其他泄漏輻射物質半衰期較短,當魚類從日本游抵美國沿海時,所含輻射水平已極低,對人無害。有漁民更聲言,美國漁民最常捕獲的吞拿魚,並不會游經較溫暖的日本海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