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失敗,就無可挽回的核電事故
劉黎兒
4/28/2013
千紙鶴的眼淚 - 推薦序
http://cf.ly/1GB9
千紙鶴的眼淚:核事故受難者83天搶救全記錄
A Slow Death: 83 Days of Radiation Sickness
作者:日本放送協會(NHK)「東海村核臨界事故」紀錄片劇組
譯者:胡琦君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1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69056
這本書是日本第一起因為核電設施核災而直接造成死亡的記錄,亦即一九九九年九月發生於東海村JCO的臨界事故,鮮明地描述被曝員工大內久的病狀變化及醫師團治療詳細經過,書名是「逐漸腐朽的生命」,亦即生命逐漸爛掉的過程
輻射無色無味無形,若不是核彈或像車諾比核災般有連爐心爆炸,較少當場死亡或急性死亡的例子,但遭大量中子束曝照後,大內久抗病至死亡的過程,確實讓人確實感受到輻射的恐怖,大內右手的變化照片令人毛骨悚然,輻射有強大的威力,破壞人體所有的零件,因為被曝,而生命的藍圖----染色體崩毀、腐朽,染色體宛如微塵般粉碎,而生命也跟著腐朽;人因為喪失皮膚,體液一天可以流失2至10升,最後大內和篠原都跟搶救車諾比核災的31名敢死隊一樣木乃伊化;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最頂尖的醫學對輻射曝照根本束手無策,也沒有奇蹟或上帝的恩寵出現。
這本書讓人想一口氣讀完,之後全身戰慄不已,不禁冒出冷汗。讀完後,心情非常悲憤、無奈,無法理解即使發生這樣的悲慘事件,但卻還是無法從生命的觀點來思考應放棄如此野蠻的發電方式?報導者淡淡地、不帶情緒地陳述了人體暴露在輻射下的恐怖與悲哀。透過冷靜的敘述,作者將本書以易解、多重角度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眼前;這是一本優質著作,鮮明地陳述了整個醫療過程,身為同業,我覺得非常感動與敬佩。
普通人的染色體不容易遭毀損,但遇到輻射,人體的基因、內臟、黏膜等會遭到破壞,不完整、潰爛,好像從內側開始溶化般,剝奪人的免疫與再生能力,即使年輕的大內還有堅強的求生意志,卻很無奈,只要喪失再生能力,再高明、頂尖的醫學也束手無策。即使有家人義無反顧的支持,或是本人生存的意志也沒用,付出再多也是徒勞無功,生命就這樣腐朽、逝去。
大內無辜,所有參與救治的第一線的醫療人員也很無奈,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潰爛、死去;面對輻射,所有人像唐吉軻德,但唐吉軻德還看得見風車,輻射卻是無形的,只能從它造成的傷害來辨識。尤其中子束曝照原本是在體外,但中子束還會把體內臟器、物質都輻射化,這種可怕的情形可以在大內案例中看到。
被輻射曝照的慘狀是不能不知的現實,也因此在2011年311福島核災發生後,本書日文版立刻在日本加印,因為日本人或世人想知道到底輻射暴露是怎麼回事。這本書的源於是NHK的特別報導節目,書還更鬼氣逼人,詳實地陳述了一個因核災而死亡的例子。這本書將因輻射暴露而急性死亡的真相保留下來,傳達給後世,但人很健忘,在福島核災發生前,許多日本人只是模糊地記得有JCO事件
大內的妻子最後寫給醫生的信裡提到,人總是會犯錯的,因此這樣的慘劇會反覆發生。這似乎是預言了福島核災的出現,但核災本身並非因預言而來,而是核電本身就不是安全的,核災隨時可能發生,尤其在地震頻繁的日本或台灣等東亞地帶國家。
核電不容許失敗,一旦失敗,就無可挽回,而最殘酷的現實都是最末端、基層的核電員工在承受,大部分事實都被擁核者掩埋在歷史的角落裡,誰也看不到。就像搶救福島核一明明也有核電員工因急性白血病死亡,但核電當局卻說跟輻射無關,事實就因此而被遮蔽了。剛上工不久的大內死得非常可憐,在211日治療後相繼逝世的篠原也令人唏噓,但至少發生在世人眼前。
如此慘痛的事故理應為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現實上日本人或世人都沒有記取廣島、長崎、車諾比或JCO事件的教訓,現在福島及周邊地區近200萬人為了輻射污染而受苦受難,擁核的日本政府能做的有限,其實也是束手無策,不論大小核災,不論涉及個人或整個地區,人類都是莫可奈何的。
書中也思考了醫療的目的,尤其是延命治療否應該持續的問題。雖然大內或篠原是世界首次出現被曝10西弗以上(推定是16-20西弗)卻沒馬上死亡的珍貴病例,但治療本身是無解、無出口的,對大內本人而言也非常痛苦。剛入院時大內還有清楚意識,但在第11天就無法忍耐,甚至喊出「不要把我當白老鼠了!」延命或盡可能搶救究竟是為了誰?是醫師的傲慢、功名?還是因為醫師是無法作出讓病情惡化的抉擇?此次過程中,醫護人員並沒有自我滿足的欺瞞或蠻橫,也沒想把大內當實驗材料,而是在各種徬徨中想盡全力,這種猶豫與掙扎,也是許多醫療現場的共同問題吧!
透過此書,希望有更多人藉由閱讀這個從生到死的記錄,進而重新認識核能的恐怖以及核電、核災的真相,理解輻射的本質,才不會讓這二人或其他更多人白白犧牲。東海村JCO臨界事故中,發生核分裂的鈾重量僅有千分之一克,卻能釀成如此大的災害,10公里內有31萬人受到室內避難的勸告,附近居民等也有人被曝照,最後也是JCO員工組敢死隊才暫告收拾,共667人被曝。
廣島原子彈是800公克的鈾,而現在每個原子爐裡的鈾燃料是5000顆廣島原子彈的份量,核電的危險性遠超過核彈。現在核電的安全神話早已崩潰,體認到輻射外洩的恐怖,為了自己,以及不應再留下劇毒核廢料給子孫,(每個原子爐每天要燒出3、4顆廣島原子彈份的劇毒輻射物質出來,日本即使現在廢核也有120萬顆廣島原子彈份的高階核廢料,台灣即使現在廢核,也已經擁有23萬顆廣島原子彈份的高階核廢料,每天還在新燒出20顆原子彈份的劇毒輻射物質),台灣人、日本人或世人都應該有另一套思維來面對了。
輻射的傷害或核災都超乎人類力量的極限,核電當局或現場卻完全喪失生命的觀點;這本書讓人反省了自己對於核災及輻射傷害的無知,連主治醫師在大內死亡後也沈痛地感受到,核電防災現場是輕視人命到極點。即使災後,日本對於福島周邊居民遮蔽資訊、健康照顧有限,許多人依然在高輻射污染環境下生活。因此,今後再也不能那麼無意識地容許核電設施存在我們的身邊了。
劉黎兒
4/28/2013
千紙鶴的眼淚 - 推薦序
http://cf.ly/1GB9
千紙鶴的眼淚:核事故受難者83天搶救全記錄
A Slow Death: 83 Days of Radiation Sickness
作者:日本放送協會(NHK)「東海村核臨界事故」紀錄片劇組
譯者:胡琦君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1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69056
這本書是日本第一起因為核電設施核災而直接造成死亡的記錄,亦即一九九九年九月發生於東海村JCO的臨界事故,鮮明地描述被曝員工大內久的病狀變化及醫師團治療詳細經過,書名是「逐漸腐朽的生命」,亦即生命逐漸爛掉的過程
輻射無色無味無形,若不是核彈或像車諾比核災般有連爐心爆炸,較少當場死亡或急性死亡的例子,但遭大量中子束曝照後,大內久抗病至死亡的過程,確實讓人確實感受到輻射的恐怖,大內右手的變化照片令人毛骨悚然,輻射有強大的威力,破壞人體所有的零件,因為被曝,而生命的藍圖----染色體崩毀、腐朽,染色體宛如微塵般粉碎,而生命也跟著腐朽;人因為喪失皮膚,體液一天可以流失2至10升,最後大內和篠原都跟搶救車諾比核災的31名敢死隊一樣木乃伊化;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最頂尖的醫學對輻射曝照根本束手無策,也沒有奇蹟或上帝的恩寵出現。
這本書讓人想一口氣讀完,之後全身戰慄不已,不禁冒出冷汗。讀完後,心情非常悲憤、無奈,無法理解即使發生這樣的悲慘事件,但卻還是無法從生命的觀點來思考應放棄如此野蠻的發電方式?報導者淡淡地、不帶情緒地陳述了人體暴露在輻射下的恐怖與悲哀。透過冷靜的敘述,作者將本書以易解、多重角度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眼前;這是一本優質著作,鮮明地陳述了整個醫療過程,身為同業,我覺得非常感動與敬佩。
普通人的染色體不容易遭毀損,但遇到輻射,人體的基因、內臟、黏膜等會遭到破壞,不完整、潰爛,好像從內側開始溶化般,剝奪人的免疫與再生能力,即使年輕的大內還有堅強的求生意志,卻很無奈,只要喪失再生能力,再高明、頂尖的醫學也束手無策。即使有家人義無反顧的支持,或是本人生存的意志也沒用,付出再多也是徒勞無功,生命就這樣腐朽、逝去。
大內無辜,所有參與救治的第一線的醫療人員也很無奈,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潰爛、死去;面對輻射,所有人像唐吉軻德,但唐吉軻德還看得見風車,輻射卻是無形的,只能從它造成的傷害來辨識。尤其中子束曝照原本是在體外,但中子束還會把體內臟器、物質都輻射化,這種可怕的情形可以在大內案例中看到。
被輻射曝照的慘狀是不能不知的現實,也因此在2011年311福島核災發生後,本書日文版立刻在日本加印,因為日本人或世人想知道到底輻射暴露是怎麼回事。這本書的源於是NHK的特別報導節目,書還更鬼氣逼人,詳實地陳述了一個因核災而死亡的例子。這本書將因輻射暴露而急性死亡的真相保留下來,傳達給後世,但人很健忘,在福島核災發生前,許多日本人只是模糊地記得有JCO事件
大內的妻子最後寫給醫生的信裡提到,人總是會犯錯的,因此這樣的慘劇會反覆發生。這似乎是預言了福島核災的出現,但核災本身並非因預言而來,而是核電本身就不是安全的,核災隨時可能發生,尤其在地震頻繁的日本或台灣等東亞地帶國家。
核電不容許失敗,一旦失敗,就無可挽回,而最殘酷的現實都是最末端、基層的核電員工在承受,大部分事實都被擁核者掩埋在歷史的角落裡,誰也看不到。就像搶救福島核一明明也有核電員工因急性白血病死亡,但核電當局卻說跟輻射無關,事實就因此而被遮蔽了。剛上工不久的大內死得非常可憐,在211日治療後相繼逝世的篠原也令人唏噓,但至少發生在世人眼前。
如此慘痛的事故理應為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現實上日本人或世人都沒有記取廣島、長崎、車諾比或JCO事件的教訓,現在福島及周邊地區近200萬人為了輻射污染而受苦受難,擁核的日本政府能做的有限,其實也是束手無策,不論大小核災,不論涉及個人或整個地區,人類都是莫可奈何的。
書中也思考了醫療的目的,尤其是延命治療否應該持續的問題。雖然大內或篠原是世界首次出現被曝10西弗以上(推定是16-20西弗)卻沒馬上死亡的珍貴病例,但治療本身是無解、無出口的,對大內本人而言也非常痛苦。剛入院時大內還有清楚意識,但在第11天就無法忍耐,甚至喊出「不要把我當白老鼠了!」延命或盡可能搶救究竟是為了誰?是醫師的傲慢、功名?還是因為醫師是無法作出讓病情惡化的抉擇?此次過程中,醫護人員並沒有自我滿足的欺瞞或蠻橫,也沒想把大內當實驗材料,而是在各種徬徨中想盡全力,這種猶豫與掙扎,也是許多醫療現場的共同問題吧!
透過此書,希望有更多人藉由閱讀這個從生到死的記錄,進而重新認識核能的恐怖以及核電、核災的真相,理解輻射的本質,才不會讓這二人或其他更多人白白犧牲。東海村JCO臨界事故中,發生核分裂的鈾重量僅有千分之一克,卻能釀成如此大的災害,10公里內有31萬人受到室內避難的勸告,附近居民等也有人被曝照,最後也是JCO員工組敢死隊才暫告收拾,共667人被曝。
廣島原子彈是800公克的鈾,而現在每個原子爐裡的鈾燃料是5000顆廣島原子彈的份量,核電的危險性遠超過核彈。現在核電的安全神話早已崩潰,體認到輻射外洩的恐怖,為了自己,以及不應再留下劇毒核廢料給子孫,(每個原子爐每天要燒出3、4顆廣島原子彈份的劇毒輻射物質出來,日本即使現在廢核也有120萬顆廣島原子彈份的高階核廢料,台灣即使現在廢核,也已經擁有23萬顆廣島原子彈份的高階核廢料,每天還在新燒出20顆原子彈份的劇毒輻射物質),台灣人、日本人或世人都應該有另一套思維來面對了。
輻射的傷害或核災都超乎人類力量的極限,核電當局或現場卻完全喪失生命的觀點;這本書讓人反省了自己對於核災及輻射傷害的無知,連主治醫師在大內死亡後也沈痛地感受到,核電防災現場是輕視人命到極點。即使災後,日本對於福島周邊居民遮蔽資訊、健康照顧有限,許多人依然在高輻射污染環境下生活。因此,今後再也不能那麼無意識地容許核電設施存在我們的身邊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