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再生能源 港粵優先共享
2010年04月27日 星期二
香港經濟日報要聞
中央定位 空氣須優於全國標準
為應對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本港未來可望由廣東省輸入更多核電和可再生能源。
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在《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下,國家賦予區域的定位,是要空氣質素優於全國標準,兩地因此可優先共享更清潔低碳能源。
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去年出席延長核電供港20年的簽約儀式時,形容核電是中央給港人送大禮,亦提出粵港在可再生能源項目上可有更多合作。
粵港政府本月在中央領導人見證下,簽訂的《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再次提出為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落實送電、供水、供氣協議。
邱騰華在訪問中表明,香港未來可由廣東省輸入更多核電和可再生能源,但詳情有待進一步商討,再由電力公司決定如何落實。
大亞灣核電 佔中電供電量3成
他指出,香港作為現代化城市,但能源組合跟不上環境要求,繼西氣東輸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後,下一步必是使用更清潔低碳能源,包括核電或是可再生能源。
http://digcan.com/nuclear
核電最吸引之處,是零排放,比會排二氧化碳的天然氣發電,更勝一籌;現時中電由有份參建的大亞灣核電廠承購7成核電供港,佔中電供電量約3成。
邱坦言,大亞灣核電廠是兩地跨境合作很成功的例子,而廣東省的核電發展亦非常成熟,核電供港是雙贏局面。
至於在可再生能源發展上,他坦言,無論香港做得多好,也不可能像外國般,大規模發展可再生能源,香港根本沒能力承受。
他強調,若以區域角度出發,廣東省朝着可再生能源的方向發展,做到優於全國的標準,香港亦會受惠。
這是否意味廣東省有風力發電場,香港便未必需要興建?
邱揚言,可再生能源應該是這樣互相利用,他舉例:「哥本哈根風力發電場,也建在與瑞典中間,哪是誰的呢?同一概念,如何分誰呢?」
如有八達通 不用次次問中央
邱騰華形容,框架協議有如中央給粵港共同使用的「八達通」,在國家賦予區域的定位是「空氣質素要優於全國標準」下,兩地以後要爭取清潔能源,更順理成章,鏗鏘有力:「中央給予共同貨幣,以後不用次次問,不用找贖,不用兌換。」
事實上,國家政策鼓勵都市優先使用天然氣,因此08年公布西氣東輸二綫項目,香港和深圳都受惠保證供氣。
「框架協議下,中央一次過講明,兩地可以Go Ahead(去馬),中央已給大方向承諾,以後不用次次提出,亦不是為自身利益出發,而是建基於區域要優於全國標準,究竟要做多少。」邱指。
撰文:王嘉嘉
2010年04月27日 星期二
香港經濟日報要聞
中央定位 空氣須優於全國標準
為應對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本港未來可望由廣東省輸入更多核電和可再生能源。
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在《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下,國家賦予區域的定位,是要空氣質素優於全國標準,兩地因此可優先共享更清潔低碳能源。
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去年出席延長核電供港20年的簽約儀式時,形容核電是中央給港人送大禮,亦提出粵港在可再生能源項目上可有更多合作。
粵港政府本月在中央領導人見證下,簽訂的《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再次提出為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落實送電、供水、供氣協議。
邱騰華在訪問中表明,香港未來可由廣東省輸入更多核電和可再生能源,但詳情有待進一步商討,再由電力公司決定如何落實。
大亞灣核電 佔中電供電量3成
他指出,香港作為現代化城市,但能源組合跟不上環境要求,繼西氣東輸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後,下一步必是使用更清潔低碳能源,包括核電或是可再生能源。
http://digcan.com/nuclear
核電最吸引之處,是零排放,比會排二氧化碳的天然氣發電,更勝一籌;現時中電由有份參建的大亞灣核電廠承購7成核電供港,佔中電供電量約3成。
邱坦言,大亞灣核電廠是兩地跨境合作很成功的例子,而廣東省的核電發展亦非常成熟,核電供港是雙贏局面。
至於在可再生能源發展上,他坦言,無論香港做得多好,也不可能像外國般,大規模發展可再生能源,香港根本沒能力承受。
他強調,若以區域角度出發,廣東省朝着可再生能源的方向發展,做到優於全國的標準,香港亦會受惠。
這是否意味廣東省有風力發電場,香港便未必需要興建?
邱揚言,可再生能源應該是這樣互相利用,他舉例:「哥本哈根風力發電場,也建在與瑞典中間,哪是誰的呢?同一概念,如何分誰呢?」
如有八達通 不用次次問中央
邱騰華形容,框架協議有如中央給粵港共同使用的「八達通」,在國家賦予區域的定位是「空氣質素要優於全國標準」下,兩地以後要爭取清潔能源,更順理成章,鏗鏘有力:「中央給予共同貨幣,以後不用次次問,不用找贖,不用兌換。」
事實上,國家政策鼓勵都市優先使用天然氣,因此08年公布西氣東輸二綫項目,香港和深圳都受惠保證供氣。
「框架協議下,中央一次過講明,兩地可以Go Ahead(去馬),中央已給大方向承諾,以後不用次次提出,亦不是為自身利益出發,而是建基於區域要優於全國標準,究竟要做多少。」邱指。
撰文:王嘉嘉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