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核電站悄悄圍港 市民知情權默默無聲

六個核電站悄悄圍港 市民知情權默默無聲
2013年11月04日 
信博論壇 紀曉風

《信報》獨眼香江: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的污染物至今仍在洩漏,兩年半來不僅日本人陷入無窮盡的焦慮不安,也令頭頂大亞灣、嶺澳兩個核電站的香港市民更添擔憂。儘管本港及廣東民間反核聲音愈來愈大,惟銳意發展「核電大省」的廣東並未停下腳步,反而加快粵西的陽江、台山核電站建設,以達成年內陸續投產的目標。

本報近日在粵東還發現,除上述四個「木已成舟」的核電站外,廣東第五個核電站正在陸豐悄悄加速建設之中,而相隔不遠的惠東也籌建廣東第六個核電站。未來幾年,香港方圓200公里內將呈現「六核夾港」的局面。

陸豐核電站位於汕尾陸豐市碣石鎮海邊的田尾山,距離香港西貢直線距離約149公里。廣東省從未披露未來核電發展的詳盡規劃,同樣不會詳細通告省內核電站建設進度,故即使已動工多時,外界對陸豐核電站的情況仍所知不多。

AP1000技術安全性存疑

老紀日前在陸豐核電站地盤看到,偌大的石料廠、攪拌站運作正酣,供水供電工程已完工。數十部推土車、鏟泥車轟鳴往來,忙於填海、挖山。靠近海邊的地面出現一個巨坑,旁邊寫着「常規島負挖項目」,也就是安置核電發電機組廠房的地方。現場保安鬆散,記者靠近炸藥箱拍攝也沒人理會。

有外出休息的工人表示,主體工程正式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早已接近完成,首個核電機組工程將於12月開始進行混凝土澆注,按計劃首台機組可在2018年6月投產。現在進行的是一期項目,日後會繼續往西面擴張。

作為粵東第一個核電站,陸豐爭取該項目落戶已超過20年。在地方官眼中,得到這個總投資達1000億元人民幣的項目落地,無疑是絕大的政績。2010年12月,該核電站獲國家發改委同意開展一期工程的前期工作,但翌年發生日本核災難後暫停。此次得以復工並加速推進,得益於新上台的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

廣東省委、省政府今年4月8日召開大會,要求加快推進全省基建,豪言3年投入1.41萬億元人民幣發展460個項目,當中包括陸豐核電站項目。胡春華當時下令「動員全省力量,確保建設項目如期竣工」。

未幾,陸豐核電一期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就於4月22日至5月1日掛在環保部網站公示,10天的公示期很快過去,但本報採訪當日問起碣石多名村民,卻無人知道曾有「諮詢」一事。環評報告顯示,核電廠規劃建設6台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一期工程建設兩台AP1000機組。

環評單位稱,國家發改委在3 月13 日同意陸豐核電一期工程調整為AP1000 技術方案。因為AP1000包括了許多非能動的安全特性和大量的電廠系統簡化,簡化了電廠的運行,減少了電廠的維護需求,並縮短了電廠的建造周期。陸豐消息指出,「縮短建設周期」有利達成廣東省政府的基建任務。

http://digcan.com/nuclear

但事實上,AP1000 技術曾在2011 年日本核災難後引起內地核能界質疑。

核電站附近曾多次地震

中國2007 年從美國引進4 座第三代AP1000 反應堆,分別在浙江三門和山東海陽建設,是世界上首座AP1000核電機組。惟AP1000的安全殼結構被指設計有缺陷,無法承受直接撞擊。中核集團前副總工程師溫鴻鈞更曾表示「中國可能成為AP1000的世界實驗場」。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推廣AP1000技術,擬實現技術國產化以成為主流技術,不可能放棄。

除技術被質疑外,陸豐核電站的防震設計或選址也惹關注。

中廣核多次強調陸豐核電站選址安全,稱已深入透徹摸查了方圓150公里範圍內的地震因素。今年3月中,廣核陸豐核電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向本港媒體指出,該項目「可抵禦最高6級地震」。惟老紀翻查廣東地震台資料發現,1911年5月曾在陸豐附近的汕尾紅海灣海域發生6級地震。而近100年來,地處東南沿海地震帶中段的廣東及其近海共發生過11次6級以上地震,其中1918年2月曾發生7.3級南澳大地震。

南澳島在陸豐東北137 公里處,屬活躍的長樂──詔安斷裂帶南段。當年地震令潮汕地區及陸豐損失慘重,遠至本港也有不少建築受損。地震還引發海嘯,海嘯波高達7米,持續14小時,覆舟無數。

不僅粵東,國務院確定的廣東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範圍,涵蓋整個廣東沿岸,也就是廣東已建、在建核電站的選址位置。

本報又發現,根據「核電大省」的規劃,惠東將接力興建第六個廣東沿海核電站,選址於該縣黃埠鎮東頭村海邊,距香港西貢不足70公里,同樣採用AP1000技術。中廣核惠州核電有限公司已於今年7月成立,惠州市府與中廣核簽署「深化合作補充協議」,加速前期準備。惠州市長麥教猛要求下屬「強化責任落實,做好配套規劃」,承諾全力支持配合項目建設。

港人發言權?省政府:不清楚

選址粵東的兩個核電站,對香港還存在另一項潛在威脅。因粵東沿岸流主要流向西南,一旦陸豐、惠東核電站發生洩漏,污染物將源源不絕流向本港海域。

廣東掀起核電建設高潮,香港是否有發言權和知情權?本報根據新華社公布的廣東省政府新聞發言人電話嘗試了解,對方表示「不清楚」,着記者直接找「相關部門」詢問。至於應該找哪個部門,這位新聞官說他也不知道。

保安局則向本報強調,粵港兩地政府有恆常合作和溝通渠道,會定期檢討核事故監察和通報安排,亦會跟進廣東省興建核電站等事宜。保安局又認為,興建中的台山、陸豐及陽江核電站分別與香港相距約130公里、180公里及240公里,距離相對較遠,即使核事故引致輻射洩漏至場外,輻射煙羽對香港的影響微乎其微。

須要指出的是,保安局認定的距離,是計算核電站到尖沙咀的直線距離。目前香港人口分布與制定標準跟20年前已大有不同。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古偉牧指出,陸豐電廠使用AP1000技術,有別於大亞灣核電廠的M310型號,「兩者的安全理論不一樣,好比一個用安全氣袋,一個用安全帶,完全不能比較。」他批評港府「理都唔理」,只沿用大亞灣的安全措施,沒想過如何提升安全度及參與在陸豐電廠的建設。

此外,雖然本港已制定核事故的應變計劃,但外界關注的是發生事故時,香港能否第一時間獲得通知。按目前議定,廣東倘有核電事故,先由核電站人員通知國家和省部門,廣東省在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後知會特區政府,可見中間頗多轉折和變數(例如核電站會否瞞報或誤判事故大小),而政府層層請示和研判,也不利本港及時採取應變措施。 (二之一)

紀曉風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