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的懸念 - 張翠容
2013 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澳門日報
核的懸念
正値普世慶祝聖誕節當天,伊朗有百名國會議員向總統魯哈尼提出,如果西方要剝奪伊朗發展核能和平用途的權利,伊政府應反之加強濃縮鈾的提煉至百分之六十。
核,一直是個具爭議的話題。伊朗的核問題,更是一場國際政治角力。但,我們所關心的不是政治,而是核的風險。核武固然不用說,核能發展呢?
自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核電站事故,全球對核電安全的擔憂與日俱增,反核聲音壯大。不過,很多專家仍然堅持,用核發電是當今最潔淨最有效率的能源。只是,當考慮到其副作用,就好像吃藥一樣,我們不禁要問,非如此不可嗎?可有更好的選擇?
Web Hosting
核電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投產,至今全球共有超過四百台商業核電機組分佈於三十個國家。
一九五四年蘇聯在莫斯科西南奧布寧斯克興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核電站;而世界最大的核電站則位於日本西北部新潟縣。至於世界核電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當然首推美國。不過,核電發電量佔全國總電力比例最高的國家卻是法國,約佔四分之三。
事實上,法國一直是向外輸出核電技術最多的國家。該國不僅輸出核電技術,還向全球推銷核敎育,成為國家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値得留意的是,近年法國積極參與中國的核能市場,而中國的核敎育幾乎由法國所承包,其中以廣東省的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Franco-Chinese Institute for Nuclear Energy)最具代表。據估計,在未來幾年間將有約一百位中國核工程師在這所學院畢業。
這些畢業生經過了法國的培訓,能夠講流利的法語,並將成為核領域的高官,到時有關的高利潤核電合約交給法國核公司,是這麼順理成章之事。最重要的是,中國人對核電是全面擁抱?還是仍可剩下一點批判性的判斷能力?
如果核能發展當中有太多利益糾葛,那麼所謂權威論述極可能眞偽難分。諷刺的是,理應追求眞相的傳媒,也可以因利益而弄虛作假,混淆視聽。就以珍珠港事件為例。珍珠港事件以後,美方分別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當時紐約時報記者羅倫斯( William Laurence)以一句“在廣島的頹垣敗瓦中沒有發現輻射”,作為新聞標題,好為美國使用核彈開脫。
羅倫斯所發放的新聞照片,全部只見一片頹垣敗瓦城市,而不見人煙蹤影。後來該名記者被揭發他與美國政府合謀,製造災情並不嚴重的假象。
剛辭世的前香港嶺南大學敎授文思慧早指出,日美合作的放射線影響硏究所,他們就輻射對人體健康影響,在廣島、長崎兩地所進行的評估報吿,也充滿誤導性。因輻射導致癌症有十年僭伏期,原爆生還者要在十年後才凸顯健康問題,可是,硏究所未及等待便很快下結論,根本未可反映眞實情況。
究竟核電與核武有多少分別?日本學者小出裕章有一本書叫《核電是騙人的》,値得一讀。
作者為香港資深傳媒人,戰地記者
張翠容
2013 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澳門日報
核的懸念
正値普世慶祝聖誕節當天,伊朗有百名國會議員向總統魯哈尼提出,如果西方要剝奪伊朗發展核能和平用途的權利,伊政府應反之加強濃縮鈾的提煉至百分之六十。
核,一直是個具爭議的話題。伊朗的核問題,更是一場國際政治角力。但,我們所關心的不是政治,而是核的風險。核武固然不用說,核能發展呢?
自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核電站事故,全球對核電安全的擔憂與日俱增,反核聲音壯大。不過,很多專家仍然堅持,用核發電是當今最潔淨最有效率的能源。只是,當考慮到其副作用,就好像吃藥一樣,我們不禁要問,非如此不可嗎?可有更好的選擇?
Web Hosting
核電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投產,至今全球共有超過四百台商業核電機組分佈於三十個國家。
一九五四年蘇聯在莫斯科西南奧布寧斯克興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核電站;而世界最大的核電站則位於日本西北部新潟縣。至於世界核電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當然首推美國。不過,核電發電量佔全國總電力比例最高的國家卻是法國,約佔四分之三。
事實上,法國一直是向外輸出核電技術最多的國家。該國不僅輸出核電技術,還向全球推銷核敎育,成為國家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値得留意的是,近年法國積極參與中國的核能市場,而中國的核敎育幾乎由法國所承包,其中以廣東省的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Franco-Chinese Institute for Nuclear Energy)最具代表。據估計,在未來幾年間將有約一百位中國核工程師在這所學院畢業。
這些畢業生經過了法國的培訓,能夠講流利的法語,並將成為核領域的高官,到時有關的高利潤核電合約交給法國核公司,是這麼順理成章之事。最重要的是,中國人對核電是全面擁抱?還是仍可剩下一點批判性的判斷能力?
如果核能發展當中有太多利益糾葛,那麼所謂權威論述極可能眞偽難分。諷刺的是,理應追求眞相的傳媒,也可以因利益而弄虛作假,混淆視聽。就以珍珠港事件為例。珍珠港事件以後,美方分別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當時紐約時報記者羅倫斯( William Laurence)以一句“在廣島的頹垣敗瓦中沒有發現輻射”,作為新聞標題,好為美國使用核彈開脫。
羅倫斯所發放的新聞照片,全部只見一片頹垣敗瓦城市,而不見人煙蹤影。後來該名記者被揭發他與美國政府合謀,製造災情並不嚴重的假象。
剛辭世的前香港嶺南大學敎授文思慧早指出,日美合作的放射線影響硏究所,他們就輻射對人體健康影響,在廣島、長崎兩地所進行的評估報吿,也充滿誤導性。因輻射導致癌症有十年僭伏期,原爆生還者要在十年後才凸顯健康問題,可是,硏究所未及等待便很快下結論,根本未可反映眞實情況。
究竟核電與核武有多少分別?日本學者小出裕章有一本書叫《核電是騙人的》,値得一讀。
作者為香港資深傳媒人,戰地記者
張翠容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