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發電能源」還是「發電來源」組合諮詢?
3/24/2014
徐家健 經濟3.0
信報財經新聞
以為環境局剛發表了一份《未來發電燃料組合諮詢文件》?真正的發電燃料組合諮詢文件,其實還未來 (Disagree);以為環境局剛拋出了兩個「發電能源」組合主流方案?真正拋出的其實只有兩個「發電來源」組合主流方案。(Disagree)
方案一:通過從內地電網購電以輸入更多電力。此方案下的一個可行燃料比例是輸入電力以滿足約50%的需求,即約20%為現在從大亞灣核電站輸入核電(Reduced from 25 to 20),而從內地電網(即南網)新購買的電力則約佔30%,其餘約50%將倚靠本地發電,其中約40%為天然氣發電,煤和可再生能源則佔約10%。(可再生能源部分佔約只有1%)
方案二:利用更多天然氣作本地發電。此方案下的一個可行燃料比例是把天然氣比例提升至60%,燃煤和可再生能源發電則維持 (Disagree, pls compare with the original.) 在約20%左右,並維持 (Disagree, pls compare with the original.)從大亞灣核電站輸入約佔整體燃料組合20%的核電。
本着有圖有真相的網民精神,政府給市民選擇的兩個「發電能源」組合:A餐【圖1】原來是個燃料組合唔清唔楚 ( The Gov forgot to clarify it on paper does not mean you cannot ask or research further. ) 的方案(地球上沒有一種燃料(是發電方式) 叫「從電網購電」)。一清二楚的選擇,其實只有兩個「發電來源」組合【圖2】。這樣的AB餐,叫港人可以點揀?
環保人士唔識揀
據傳媒報道,能源諮詢委員會主席提醒大家,市民要思考是否要用灰濛濛的天空來換取較低的電費。
敢問主席,灰濛濛的天空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咩事?(why not related?)
真正關心健康、愛護環境的朋友都知道,空氣污染有「在地」(local)和「全球」(global)之分:在地的(如可吸入懸浮粒子),破壞本土自然環境,影響本土居民健康;全球的(如碳排放)(碳排放不是空氣污染 http://easss.com/weather/cc ) ,改變地球自然生態,卻不會即時直接威脅本土居民生命。
自2010年上屆政府展開《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領》公眾諮詢時提出改變發電燃料組合的建議,燃料組合的討論一直是為應付全球氣候變化而起,要優化的發電燃料組合,都是為全球生態而優化。
簡化一點形容,在地的空氣污染,是威脅着我們呼吸道健康灰濛濛的天空;全球的空氣污染 (碳排放不是空氣污染 https://www.facebook.com/co2cc ) ,卻是為「救救北極熊」而減排無色無味 (無毒) 的溫室氣體。
弄清楚優化發電燃料組合為的主要是提供「全球公共產品」(Global Public Good),要識揀AB餐的環保朋友需要知道:(1)諮詢文件中的「輸入電力」是什麼燃料組合?(2)「輸入電力」後內地清潔發電燃料的比例會否因此增加?
南網現在的發電燃料組合是:火電(62%)、水電(31%)、核能(6%)及風能(1%)。但不透過「專線輸電 」(像從大亞灣輸入核電),在諮詢文件硬銷的「網對網買電」之下燃料組合就是唔清唔楚。
文件認為,「輸入電力」可讓香港引入本地沒有的更清潔燃料種類(例如水電)。
我卻要問,以「網對網買電」為什麼不會為香港引入本地也沒有的更污染燃料種類(例如比重較水電高出一倍的火電)?
(Because both China and Hong Kong has the same energy policy in place to reduce coal electricity proportion. For Mainland, they are expanding renewables and nuclear of equal importance. )
更何況,以「網對網買電」就是要香港主動放棄以後選擇發電燃料的「審批權」。(有審批權,但係只有兩電,市民沒有能源選擇共識,再生能源發電方式在本地障礙多,是沒有用的。在香港建風電場也反對,不如在香港建核電廠啦。)
喜歡到兩電示威的環保分子,準備好以後用最環保的方法─「行路上廣州」向南網提出你們的訴求嗎?
吝嗇之士無得揀
能源諮詢委員會主席又說,向內地南方聯網買電的穩定性和現在差不多,成本效益方面亦更有優勢;但他轉頭又講,委員會向政府建議的兩個能源組合方案,電力單位價格都會增加一倍。不明白主席的邏輯,聽聽環保局局長怎樣說:局長公開承認,兩個方案價錢分別不大。
問題來了,假如A餐成本效益有優勢,何解AB餐的電價最終又會是一樣的呢?(Fixed cost, variable cost and cost increase in future!)
更離奇的是,記得主席要我們思考是否要用灰濛濛的天空來換取較低的電費嗎?吝嗇之士會問:AB餐電價一樣咁貴,還有什麼值得思考?(Obviously option one is cheaper due to market competition. )
本土鬥士焗住揀
不理環保(反正是唔清唔楚),不問價錢(反正是一模一樣),最後只剩下少數不討厭政治的人至識揀。惟有本土鬥士,不管是嘉道理家族還是李氏皇朝,兩個「發電來源」組合【圖2】,B餐始終比A餐本土嘛。(Wrong, they are controlled by Mainland companies now.)
我認識的不少環境經濟學專家都一致認為,要保障公眾健康,政府繼續收緊在地空氣污染物排放上限或簡單抽稅便可,毋須指手劃腳教電力公司用什麼方法減排。(兩電協議複雜,不是這樣單純。)
遲遲未來的「發電能源」組合諮詢,不來也罷。要來的「發電來源」組合諮詢,卻似是政治諮詢多過環保或經濟諮詢。
本欄逢周一、周三及周五刊出
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
(能源顧問學問不只有經濟學一門)
-----------
向南方電網 買三成電力的減煤方案比較依賴 天然氣 和兩電好
http://nuke3.blogspot.com/2014/03/blog-post_21.html
3/24/2014
徐家健 經濟3.0
信報財經新聞
以為環境局剛發表了一份《未來發電燃料組合諮詢文件》?真正的發電燃料組合諮詢文件,其實還未來 (Disagree);以為環境局剛拋出了兩個「發電能源」組合主流方案?真正拋出的其實只有兩個「發電來源」組合主流方案。(Disagree)
方案一:通過從內地電網購電以輸入更多電力。此方案下的一個可行燃料比例是輸入電力以滿足約50%的需求,即約20%為現在從大亞灣核電站輸入核電(Reduced from 25 to 20),而從內地電網(即南網)新購買的電力則約佔30%,其餘約50%將倚靠本地發電,其中約40%為天然氣發電,煤和可再生能源則佔約10%。(可再生能源部分佔約只有1%)
方案二:利用更多天然氣作本地發電。此方案下的一個可行燃料比例是把天然氣比例提升至60%,燃煤和可再生能源發電則維持 (Disagree, pls compare with the original.) 在約20%左右,並維持 (Disagree, pls compare with the original.)從大亞灣核電站輸入約佔整體燃料組合20%的核電。
本着有圖有真相的網民精神,政府給市民選擇的兩個「發電能源」組合:A餐【圖1】原來是個燃料組合唔清唔楚 ( The Gov forgot to clarify it on paper does not mean you cannot ask or research further. ) 的方案(地球上沒有一種燃料(是發電方式) 叫「從電網購電」)。一清二楚的選擇,其實只有兩個「發電來源」組合【圖2】。這樣的AB餐,叫港人可以點揀?
環保人士唔識揀
據傳媒報道,能源諮詢委員會主席提醒大家,市民要思考是否要用灰濛濛的天空來換取較低的電費。
敢問主席,灰濛濛的天空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咩事?(why not related?)
真正關心健康、愛護環境的朋友都知道,空氣污染有「在地」(local)和「全球」(global)之分:在地的(如可吸入懸浮粒子),破壞本土自然環境,影響本土居民健康;全球的(如碳排放)(碳排放不是空氣污染 http://easss.com/weather/cc ) ,改變地球自然生態,卻不會即時直接威脅本土居民生命。
自2010年上屆政府展開《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領》公眾諮詢時提出改變發電燃料組合的建議,燃料組合的討論一直是為應付全球氣候變化而起,要優化的發電燃料組合,都是為全球生態而優化。
簡化一點形容,在地的空氣污染,是威脅着我們呼吸道健康灰濛濛的天空;全球的空氣污染 (碳排放不是空氣污染 https://www.facebook.com/co2cc ) ,卻是為「救救北極熊」而減排無色無味 (無毒) 的溫室氣體。
弄清楚優化發電燃料組合為的主要是提供「全球公共產品」(Global Public Good),要識揀AB餐的環保朋友需要知道:(1)諮詢文件中的「輸入電力」是什麼燃料組合?(2)「輸入電力」後內地清潔發電燃料的比例會否因此增加?
南網現在的發電燃料組合是:火電(62%)、水電(31%)、核能(6%)及風能(1%)。但不透過「專線輸電 」(像從大亞灣輸入核電),在諮詢文件硬銷的「網對網買電」之下燃料組合就是唔清唔楚。
文件認為,「輸入電力」可讓香港引入本地沒有的更清潔燃料種類(例如水電)。
我卻要問,以「網對網買電」為什麼不會為香港引入本地也沒有的更污染燃料種類(例如比重較水電高出一倍的火電)?
(Because both China and Hong Kong has the same energy policy in place to reduce coal electricity proportion. For Mainland, they are expanding renewables and nuclear of equal importance. )
更何況,以「網對網買電」就是要香港主動放棄以後選擇發電燃料的「審批權」。(有審批權,但係只有兩電,市民沒有能源選擇共識,再生能源發電方式在本地障礙多,是沒有用的。在香港建風電場也反對,不如在香港建核電廠啦。)
喜歡到兩電示威的環保分子,準備好以後用最環保的方法─「行路上廣州」向南網提出你們的訴求嗎?
吝嗇之士無得揀
能源諮詢委員會主席又說,向內地南方聯網買電的穩定性和現在差不多,成本效益方面亦更有優勢;但他轉頭又講,委員會向政府建議的兩個能源組合方案,電力單位價格都會增加一倍。不明白主席的邏輯,聽聽環保局局長怎樣說:局長公開承認,兩個方案價錢分別不大。
問題來了,假如A餐成本效益有優勢,何解AB餐的電價最終又會是一樣的呢?(Fixed cost, variable cost and cost increase in future!)
更離奇的是,記得主席要我們思考是否要用灰濛濛的天空來換取較低的電費嗎?吝嗇之士會問:AB餐電價一樣咁貴,還有什麼值得思考?(Obviously option one is cheaper due to market competition. )
本土鬥士焗住揀
不理環保(反正是唔清唔楚),不問價錢(反正是一模一樣),最後只剩下少數不討厭政治的人至識揀。惟有本土鬥士,不管是嘉道理家族還是李氏皇朝,兩個「發電來源」組合【圖2】,B餐始終比A餐本土嘛。(Wrong, they are controlled by Mainland companies now.)
我認識的不少環境經濟學專家都一致認為,要保障公眾健康,政府繼續收緊在地空氣污染物排放上限或簡單抽稅便可,毋須指手劃腳教電力公司用什麼方法減排。(兩電協議複雜,不是這樣單純。)
遲遲未來的「發電能源」組合諮詢,不來也罷。要來的「發電來源」組合諮詢,卻似是政治諮詢多過環保或經濟諮詢。
本欄逢周一、周三及周五刊出
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
(能源顧問學問不只有經濟學一門)
-----------
向南方電網 買三成電力的減煤方案比較依賴 天然氣 和兩電好
http://nuke3.blogspot.com/2014/03/blog-post_21.htm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