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的解決之道在於再生能源,而非核能
译者: fuocean 原作者:Steven Cohen
當氣候科學家和一些能源政策分析師擺出一副堅定的樣子來評論數據時,許多人的結論是:核電是現在我們手上唯一能取代石化燃料的科技。紐約時報的Eduardo Porter上週以同樣的論據寫到:
「核能仍是(石化燃料的)替代能源中最便宜且最能立即擴張規模的選項。」
如我在四月所寫的,我不同意這樣的論點。有很多理由能解釋核能對氣候危機而言是個很壞的解決之道。首先,這項科技並不真的易於利用。核電廠需要鉅額投資,管理所需的技術複雜,而且很難--若不是不可能--選址興建。這些都不是次要的問題而已。投資者寧願把他們的錢投資到別處,而鄰近的社群強力反對核電廠蓋在他們家後院。
http://easss.com/health
這表示即使我們知道如何以這項科技產生電力,也已經有幾十年這樣操作的經驗了,但在美國,核電廠永遠也不會以足夠的數量被興建來降低全球暖化的威脅。在全球的其他地區,我們可該注意那些我們應從伊朗學到的教訓。在核電技術與發展核彈的技術中間隻有一條微渺的分隔線。既然現在要把核能邪靈塞回瓶子裏已經太晚,我們就停止假裝人類的政治系統或組織流程可以管理這項科技帶來的風險吧。
伴隨當前核能技術而來的其他議題也能凸顯它的問題。比如核燃料與核廢料的毒性不應該再受到忽視。災難性的意外雖然稀罕,但當它們發生時,其影響既激烈又長遠。當一個有良好管理的核電廠很少造成危險時,要判斷一個管理不佳的核電廠所顯露的危險是很困難的。我們也無法屏除怠工帶來的危險。若恐怖分子佔領核電廠並威脅讓意外發生,可能把整個城市都當成人質。
電力設施,就像水力與污物處理設施,自然而然是政府管理下的寡占事業。投資於產電和傳輸電力的公共建設的金額如此龐大,因此容許每個城市建置多過一個電力系統並不合理。公共建設與設備的投資強化了電力設施高度資本集中化的傾向,形成垂直整合的組織。這些設施傾於反應僵硬、缺乏想像力且具有壟斷性。當我們的經濟裏的多數購成部份都已經移轉為分散式組織與相連結的網路,能源部門的結構卻依然高度集中化,對電力設施與石油公司而言都是如此。這些組織可以把工作外包,但比起其他私人機構來說,他們還是遠遠較少依賴網路間的聯繫。能源部門這麼保守且抵抗創新,實在不讓我們感到驚訝。他們中的多數,儘管不是全部,寧願對抗再生能源,也不肯擁抱它們。
再生能源可以改變能源產業。儘管某些大型企業將永遠在能源產業中站一席之地,我們正目擊四處分佈的分散式能源發電的開場。儘管傳統派的智囊告訴我們太陽能、電池科技和智慧電網仍遠在天邊,我們其實隻剩一兩項突破就能邁入分散式能源科技的未來。我們之中沒有任何人能預測未來,也無法假設何時會突破技術瓶頸,但核能的風險卻不難被預測。
太陽能的價格持續下跌,太陽能電池的數目也一直在成長。奈米科技的突破也有潛力來縮小這些電池的尺寸,安裝較小也更便宜的太陽能陣列的夢想有可能成真。當有些關於太陽能科技的討論談及集中式商業用電廠時,我的看法是,改進後的太陽能電池伴隨更先進的電池科技,有可能讓電力生產通往遠遠更加分散式發電的路途平順許多。即使沒有技術突破,美國能源部的國立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也已經預測:
由現今已商業化的再生能源科技來生產電力,結合一個更彈性的電力系統,這種搭配已有足夠能力在2050年提供美國每一個地區達80%的電力產量,同時滿足以每小時計的電力需求量。
國立再生能源實驗室最近也出版了2012年再生能源數據報告,它談到:
•在2012年,再生能源佔全部已安裝容量的14%,其電量也超過總發電量的12%。
• 在2000年與2012年間,全球包含水力的再生能源安裝電力容量多達兩倍,代表它在全球與在美國的能源供給組合中皆佔有顯著且持續成長的份額。
• 在2012年的美國,風能和太陽能屬於成長最快速的發電科技。風能的纍計安裝容量較前一年增加近28%,太陽能的纍計安裝容量較前一年增加超過83%。
• 過去幾年內,已經可以觀察到再生能源的電力在新安裝容量中的比例持續上升。在2012年的美國,再生能源電力在所有新安裝電力容量中佔超過56%--自2004年來有大幅進展,當年再生能源在新安裝的電力容量中隻佔了2%。
隨著技術上日益增加的適度改善,這些數據為美國的再生能源增長提供了證據。智慧電網與相關技術的大規模安裝也加速了這股潮流。這顯示出一種可以隨著太陽能接受器或儲能科技的重大技術進展而快速擴張的潛在市場。當風機因為對視野或鳥類造成影響而導致政治上的反對時,家用太陽能裝置一直沒有在政治上產生太多反彈。
可以廣佈四地的分散式能源發電有一個重要的優勢,就是它對災難性的大型破壞不那麼柔弱。當我們的生活型態需要越來越多能源支應,即使短短幾天的供電中斷也可能對我們的生活品質造成顯著的負面效果。在Sandy颶風後,許多東北部的郊區居民四處購買發電機和油箱,在暴風雨期間或於其後為家裏發電。若在家裏安裝一個太陽能系統,加上先進的儲能電池,就能以更方便也更清潔的方式為家裏發電。
歐巴馬政府提出毫無策略可言的「全盤採納能源政策(all of the above energy strategy)」,隻是一種在政治考量下迎合生張熟魏的手段,藉多重選擇來敷衍塞責,以便繼續堅持強調使用核能和更大量的石化燃料。在未來,再生能源將會比石化燃料低價,使之光環不再。不幸地,核能和核廢料的毒性永垂不朽--或者至少持續數十萬年。我鼓勵核電擁護者將他們的注意力專注於我們向來依賴來管理這些科技的人為組織和政治系統。育加山的核廢料儲存場雖經建造,卻受到政治阻力而無法開張。國際共識與全球施加的壓力對降低伊朗核能計畫的強度是必要的,讓它受限制於專注核能發電而非製作原子彈。
核能仍然是個問題重重的科技。我們需要以專注且經費充裕的傾國之力來安裝智慧電網和分散式再生能源設備。我們需要白宮的領袖風範和經過選擇的能源策略。這不是出自對核能的恐懼所主張的論點。有許多核能設施的例子能看出它們既安全又受到良好管理。但和成功的表現一樣,政治和組織專家也必須聚焦探討人為疏失。即使核能廠失效的可能性很低,偶發的失靈也已經演示了它帶來的後果。這種失敗的代價已經太高了。核能不是解答,氣候變遷的解決之道在於再生能源。讓我們接受現實,開始上工吧。
The Answer to Climate Change Is Renewable Energy, Not Nuclear Power
11/25/2013 Steven Cohen
http://goo.gl/9slqD4
译者: fuocean 原作者:Steven Cohen
當氣候科學家和一些能源政策分析師擺出一副堅定的樣子來評論數據時,許多人的結論是:核電是現在我們手上唯一能取代石化燃料的科技。紐約時報的Eduardo Porter上週以同樣的論據寫到:
「核能仍是(石化燃料的)替代能源中最便宜且最能立即擴張規模的選項。」
如我在四月所寫的,我不同意這樣的論點。有很多理由能解釋核能對氣候危機而言是個很壞的解決之道。首先,這項科技並不真的易於利用。核電廠需要鉅額投資,管理所需的技術複雜,而且很難--若不是不可能--選址興建。這些都不是次要的問題而已。投資者寧願把他們的錢投資到別處,而鄰近的社群強力反對核電廠蓋在他們家後院。
http://easss.com/health
這表示即使我們知道如何以這項科技產生電力,也已經有幾十年這樣操作的經驗了,但在美國,核電廠永遠也不會以足夠的數量被興建來降低全球暖化的威脅。在全球的其他地區,我們可該注意那些我們應從伊朗學到的教訓。在核電技術與發展核彈的技術中間隻有一條微渺的分隔線。既然現在要把核能邪靈塞回瓶子裏已經太晚,我們就停止假裝人類的政治系統或組織流程可以管理這項科技帶來的風險吧。
伴隨當前核能技術而來的其他議題也能凸顯它的問題。比如核燃料與核廢料的毒性不應該再受到忽視。災難性的意外雖然稀罕,但當它們發生時,其影響既激烈又長遠。當一個有良好管理的核電廠很少造成危險時,要判斷一個管理不佳的核電廠所顯露的危險是很困難的。我們也無法屏除怠工帶來的危險。若恐怖分子佔領核電廠並威脅讓意外發生,可能把整個城市都當成人質。
電力設施,就像水力與污物處理設施,自然而然是政府管理下的寡占事業。投資於產電和傳輸電力的公共建設的金額如此龐大,因此容許每個城市建置多過一個電力系統並不合理。公共建設與設備的投資強化了電力設施高度資本集中化的傾向,形成垂直整合的組織。這些設施傾於反應僵硬、缺乏想像力且具有壟斷性。當我們的經濟裏的多數購成部份都已經移轉為分散式組織與相連結的網路,能源部門的結構卻依然高度集中化,對電力設施與石油公司而言都是如此。這些組織可以把工作外包,但比起其他私人機構來說,他們還是遠遠較少依賴網路間的聯繫。能源部門這麼保守且抵抗創新,實在不讓我們感到驚訝。他們中的多數,儘管不是全部,寧願對抗再生能源,也不肯擁抱它們。
再生能源可以改變能源產業。儘管某些大型企業將永遠在能源產業中站一席之地,我們正目擊四處分佈的分散式能源發電的開場。儘管傳統派的智囊告訴我們太陽能、電池科技和智慧電網仍遠在天邊,我們其實隻剩一兩項突破就能邁入分散式能源科技的未來。我們之中沒有任何人能預測未來,也無法假設何時會突破技術瓶頸,但核能的風險卻不難被預測。
太陽能的價格持續下跌,太陽能電池的數目也一直在成長。奈米科技的突破也有潛力來縮小這些電池的尺寸,安裝較小也更便宜的太陽能陣列的夢想有可能成真。當有些關於太陽能科技的討論談及集中式商業用電廠時,我的看法是,改進後的太陽能電池伴隨更先進的電池科技,有可能讓電力生產通往遠遠更加分散式發電的路途平順許多。即使沒有技術突破,美國能源部的國立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也已經預測:
由現今已商業化的再生能源科技來生產電力,結合一個更彈性的電力系統,這種搭配已有足夠能力在2050年提供美國每一個地區達80%的電力產量,同時滿足以每小時計的電力需求量。
國立再生能源實驗室最近也出版了2012年再生能源數據報告,它談到:
•在2012年,再生能源佔全部已安裝容量的14%,其電量也超過總發電量的12%。
• 在2000年與2012年間,全球包含水力的再生能源安裝電力容量多達兩倍,代表它在全球與在美國的能源供給組合中皆佔有顯著且持續成長的份額。
• 在2012年的美國,風能和太陽能屬於成長最快速的發電科技。風能的纍計安裝容量較前一年增加近28%,太陽能的纍計安裝容量較前一年增加超過83%。
• 過去幾年內,已經可以觀察到再生能源的電力在新安裝容量中的比例持續上升。在2012年的美國,再生能源電力在所有新安裝電力容量中佔超過56%--自2004年來有大幅進展,當年再生能源在新安裝的電力容量中隻佔了2%。
隨著技術上日益增加的適度改善,這些數據為美國的再生能源增長提供了證據。智慧電網與相關技術的大規模安裝也加速了這股潮流。這顯示出一種可以隨著太陽能接受器或儲能科技的重大技術進展而快速擴張的潛在市場。當風機因為對視野或鳥類造成影響而導致政治上的反對時,家用太陽能裝置一直沒有在政治上產生太多反彈。
可以廣佈四地的分散式能源發電有一個重要的優勢,就是它對災難性的大型破壞不那麼柔弱。當我們的生活型態需要越來越多能源支應,即使短短幾天的供電中斷也可能對我們的生活品質造成顯著的負面效果。在Sandy颶風後,許多東北部的郊區居民四處購買發電機和油箱,在暴風雨期間或於其後為家裏發電。若在家裏安裝一個太陽能系統,加上先進的儲能電池,就能以更方便也更清潔的方式為家裏發電。
歐巴馬政府提出毫無策略可言的「全盤採納能源政策(all of the above energy strategy)」,隻是一種在政治考量下迎合生張熟魏的手段,藉多重選擇來敷衍塞責,以便繼續堅持強調使用核能和更大量的石化燃料。在未來,再生能源將會比石化燃料低價,使之光環不再。不幸地,核能和核廢料的毒性永垂不朽--或者至少持續數十萬年。我鼓勵核電擁護者將他們的注意力專注於我們向來依賴來管理這些科技的人為組織和政治系統。育加山的核廢料儲存場雖經建造,卻受到政治阻力而無法開張。國際共識與全球施加的壓力對降低伊朗核能計畫的強度是必要的,讓它受限制於專注核能發電而非製作原子彈。
核能仍然是個問題重重的科技。我們需要以專注且經費充裕的傾國之力來安裝智慧電網和分散式再生能源設備。我們需要白宮的領袖風範和經過選擇的能源策略。這不是出自對核能的恐懼所主張的論點。有許多核能設施的例子能看出它們既安全又受到良好管理。但和成功的表現一樣,政治和組織專家也必須聚焦探討人為疏失。即使核能廠失效的可能性很低,偶發的失靈也已經演示了它帶來的後果。這種失敗的代價已經太高了。核能不是解答,氣候變遷的解決之道在於再生能源。讓我們接受現實,開始上工吧。
The Answer to Climate Change Is Renewable Energy, Not Nuclear Power
11/25/2013 Steven Cohen
http://goo.gl/9slqD4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