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的反思 反核路上的和平使者:古偉牧


核電的反思
 編輯﹕謝芳
2011 年 7 月6 日


從「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古偉牧的身上,我隱隱看到昔日的流光儷影。當年在吐露港畔的校園,有一羣人逐漸開展了對環保的熱心;有些同學如温石麟博士等,他們積極走在環保運動的前端,成為了「長春社」和「綠色力量」的創辦人物;也有很些努力從事科研,如今已在各大專院校中開花結果。三十年來,香港經歷過綠色運動的萌芽、發育和成長階段,其中九十年代初的「反大亞灣核電運動」起了關鍵的影響。最近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災難性事故,薪火相傳,很多年青一輩冒出來發聲和抗爭,古偉牧是其中佼佼者。——何建宗教授
 
反核路上的和平使者:古偉牧

 依稀是十年前,中三選科的時候,我是全校第一個選文科的學生。這注定了我不會成為一個科學家,但想不到今日,我竟然走在反核的路上,科學的名詞和術語朗朗上口!



http://www.facebook.com/nuclearfree 
http://www.facebook.com/nukefree



也許就是因為我唸文科,沒有把自己局限在狹義的科學思維觀點上,我才會反核,因為核電根本不單關乎物理學和工程學,而是人文社會中一個跨學科的現實問題,每個人都要嚴謹地對待這個問題。


其實很多在傳媒出現的「核電專家」也是濫竽充數,他們可能只是一個土木或電機工程師,其專業範疇根本不是核電科技,說穿了更可能與核電工業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或者只是建制裡的代表。
 
 猶記得六月初出席了一個電力公司贊助的核電講座,主辦單位邀請了不少專家闡釋他們的核電「科學」。清楚記得:原來他們都同意無論那一套、那一代的核電科技,其實都具有爐芯融化的風險,隨時有觸發核泄漏的危險。


當中有一個「專家」,竟在演講中不斷淡化核輻射對人體的威脅,甚至不惜違反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的「任何額外的輻射均有害」那基本原則,大聲疾呼微量輻射對人體無害,呼籲停止公開輻射探測數據云示,真難以想像這種愚民的說法竟是「專家建議」!
 
在綠色和平工作以後,逐漸開始認識核輻射問題。其中,第一個必要熟知的原則是「任何額外劑量的輻射都會增加癌症及不良遺傳病變的機會」,那可也是相關考試中必定會提問的一題,因為任何有關輻射的工業或醫學操作程序,必定要以此為基礎,去訂立出「安全至上」的守則。


第二項要熟讀的原則,就是「合理地運用輻射」,這原則看似簡單,卻成為了核電應用時的爭拗點,因為無人可參透「合理」到底是「合誰人之理」?因為世界上根本沒有一套統一的真理,而標準於每人心中也有不同。
 
我今年有機會走到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電站一帶,發現災難發生後廿年的今日,仍錄得非常高劑量的輻射水平,我肯定自己不會在當地工作,更不敢在當地生活!


原來在切爾諾貝爾核電站3號機組發生意外後,蘇聯政府仍堅持營運近在咫尺的1號、2號和4號機組,令當中的電廠員工承受核災後不應有的額外輻射,如此作為,真是令人不齒。
 
原來,蘇聯政府的理,就是:重開1號,2號及4號機組後,肯定可以提供更多更大量的電力,藉此可向國際及國內證明,3號機組的核災已妥善處理!


政府一方面「努力」重建大家對該款核電廠設計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表現出「泱泱大國」的核電工業已重納正軌。切爾諾貝爾的機組最終繼續運作了大概十年前才全面關閉,而工人和鄰近居民的生命和權利卻慘遭剝奪。


如此道理,若用於在今日的香港,你會接受嗎?福島核災後,如果日本政府宣佈重開福島二號核電站,日本和國際社會豈會接受?
 
在評價是否「合理地運用輻射」時,必須以歷史為鑑。原來的人類在發現輻射之初,曾經將輻射注入化妝品中,當時的科學還誤以為有助促進肌膚再生,令人錯愕!這再一次說明我們不要在自然和科學面前自大。
 
 五月,我到日本採集海產樣本時,途經東海核電站以及一個位於海岸的核電研究所。在三月十一日發生海嘯前,專家們還以為海邊選址會提供充足的冷卻水,是一項無可置疑的優勢,而且他們還以為地震和海嘯的幅度會在科學的掌握之中。在福島核災後,當大家重回劫後的東海核電站,除了膽戰心驚,大家別無多言。
 
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六月二十至二十四日特別為福島核災舉行的會議,日本當局提供了一份非常有趣,而且也非常無奈的文件,嘗試交代福島核災的起因及教訓。


概括而言,事件的起因就是核電站停電,而教訓就是要避免停電,至於如何避免停電,確保電力的供應,根本沒法提出任何有效的措施。一言以敝之,科技根本無法確保核電站免於停電,無法確保核電安全。
 
面對核電科技的根本錯誤,可我們究竟選擇「知錯能改」,抑或「一錯再錯」?


從福島核災裡,我們赫然驚覺從前核電工業宣稱的「現代核電科技是安全」口號都錯誤了;幸好日本政府選擇了知錯能改的道路,政府首先擱置原定的核電發展計劃,再關閉濱岡核電站,更展開討論淘汰所有核電站的可能性。


其中日本一家大型連鎖便利店,核災後更宣佈未來將於各分店配置光伏太陽能板,為的是為日本的發展出一份力,以增加真正安全的電力供應。
 
不少香港人仍根據著八十年代小學教科書上的教導,以為可再生能源是經濟和技術上不可行的:其實現在是2011年,若果電話已經可以從固網發展成流動上網,而FACEBOOK 用戶亦已經超過5億人,那可再生能源獲發展成為穩定的能源科技,再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了,唯一的問題是:我們什麼時候才下定決心,以高瞻遠矚的眼光去應用各種再生能源科技?
 
 過去3個月間,雖然沒有太多時間留在香港,但我仍收到不少的電話推銷保險,或者推銷儲蓄計劃,推銷員不約而同,都在不斷強調保障計劃的重要,因為意外隨時都會發生在身邊!


在核電的問題上,我們何時才抱有這份居安思危、未雨籌謀的心思?要知市面上大部份的保險都不包括核災,因為在核電面前,市民根本一點保障也沒有,而唯一可行的保障,就只有淘汰核電而已


就如鋪設在平地上的行人電梯,平常為了慳電而停止運作,但只要舉腳行前一步,它便可送我們到想到的地方;停用核電、改用再生能源的路途亦然,只要肯舉步,道路就平坦流暢。
 
古偉牧說得好: 在停用核電和應用可再生能源的抉擇上,我們必須當機立斷,坐言起行!


雖然通往光明的道路往往是窄的,選擇也來得極不容易,但我們要竭力往高處行,為可持續發展而勉力!聖經說﹕「你們當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的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但引到生命的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7﹕13-14)——何建宗教授
  
文章載自 2011 年 7 月6 日《談天說道》福音專輯
《談天說道》逢週三在《 明報 》購買廣告版面刊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