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以外的選擇 - 陳仲良教授

核能以外的選擇
能源及環境學院院長
香港城市大學
陳仲良教授
二O一二年一月


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後,全球多個國家出現反核示
威。福島核事故加深了大眾的疑慮,質疑核能是否適合作為替
代能源,應對氣候變化以及能源安全。


核能除了可能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還須考慮成本問題。核電廠的造價十分高昂,不僅須使用最好的材料製成堅實的安全保護殼,而且須採取多重安全措施和設定多種周詳的應變計劃。此外,成本計算還應包括處理核廢料的費用。 


不過目前核電仍相當普遍,例如,香港現時使用的電能總量中,來自核能者約佔23%。不少人認為,在找到安全可靠又符合成本效益的可再生能源之前,使用核能似乎無可避免。



http://www.facebook.com/renewableenergy1
http://www.facebook.com/greenenergy2



當我們研發更有利環境的替代能源時,應該同時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探索如何提高化石燃料的能源效益,減少化石燃料發電時排出的污染物與溫室氣體


舉例來説,燃煤發電已比以前清潔,能源效益也更高。在各類化石燃料中,煤的蘊藏最豐富,科學家現已研發出除硫裝置,可清除燃煤時產生的二氧化硫。煤的燃燒過程也可以加以改進,例如將煤氣化後再燃燒。


與此同時,科學家正在開發碳捕捉及封存技術,將燃燒天然氣排出的二氧化碳液化,收集後儲存於地下,但整個過程耗能量不少。


此外,亦有科學家在研究人工光合作用,嘗試採用類似植物光合作用的機制,分解結構堅固的二氧化碳分子。另一個研究方向是設法從二氧化碳中提取碳原子,並加入氫元素與之結合,然後製成燃料。


太陽能發電時幾乎不會生成污染物,但為了製造太陽能電池,開採其原料(矽)與運輸過程可能破壞環境。科學家正在研究減少影響環境的方法。


廚餘、木屑、動物內臟,甚至落葉枯枝都含有碳元素,若善加利用,能夠用作燃料。生物廢料也可製造塑膠,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香港四面環海,我們可以研究如何利用大海中的多種能量(如波浪和潮汐動能)來發電。


城大正研究如何利用按時漲退的潮水推動發電機。此外,填海工程使維港海面的波浪增大,是否可利用波浪能來發電,也是一個發展方向。


在製造任何一種將能源轉化為電能的工具時,我們應從原料、生產、直至廢物的棄置處理加以評估,考慮整個過程會否污染環境、人力物力如何配置等問題。


核能及化石燃料均有缺點,務實的出路在於致力開發更環保的能源,這才是確保社會經濟永續發展之道。  


陳仲良

在香港大學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後,遠赴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往美國海軍研究學院從事研究工作。1986年回港任職天文台科學主任,1989年任教城市大學,現為該大學物理及材料科學系教授,和上海颱風研究所所長。
陳教授的研究興趣包括颱風、季風、空氣污染等。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