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鶴山擬建核燃料加工廠 項目尚未立項

江門鶴山擬建核燃料加工廠 項目尚未立項
2013年7月6日
南方都市報

中核集團龍灣工業園項目征地涉及鶴山市址山鎮13個村莊。 南都記者孫振飛 

核燃料加工廠選址在江門鶴山市址山鎮大營工業區。

核燃料加工廠的規劃圖。
  南都訊 記者楊秀偉 江門鶴山市在擊敗40多個競爭對手後奪得的央企大項目———中核集團龍灣工業園,前日公示後引起公眾疑慮。該項目將建中國東南沿海第一座核燃料加工廠,建成後產能可滿足核電發展2020年規劃的50%燃料需求,目前尚未經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鶴山市發改局、中核集團昨日表示,核燃料廠絕對安全、無污染,甚至在地震等極端狀況下也不會影響周邊環境,公眾不應“談核色變”。

  核燃料加工廠項目首次公示

  中核集團龍灣工業園項目選址於江門的鶴山市址山鎮大營工業區,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與中國廣核集團共同投資建設,是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項目總用地面積229.0665公頃(含配套設施用地4.9125公頃),總建築規模約50萬㎡,總投資約370億元,集中建設鈾純化轉化、鈾濃縮核燃料元件制造等設施,打造“一站式”的核燃料加工產業鏈,建設國際一流的核燃料加工產業集群,並逐步發展成為具有標志性的亞洲核燃料加工及裝備制造中心。

  江門市發改局7月4日發布《中核集團龍灣工業園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公示》,征求公眾對該建設項目的意見,公示期為10天。公告列舉了6種主要風險因素,包括公眾參與不完備引發的風險、放射性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項目可能影響區居民對核燃料加工的認知度引起的風險等,並提出了相應應對措施。

http://diguk.com/travel/car

  該次公示依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暫行辦法》(發改投資[2012]2492號)進行。項目籌備組組長、中國核燃料公司副總經理李季科表示,這是中國核燃料加工項目的首次公示。

  公眾疑慮,政府將評估後決策

  項目公示後引起江門各界強烈關注,網絡上出現一邊倒的反對意見,公眾產生疑慮。反對者意見集中於核輻射、核污染方面,也有提及該項目沒有經過環評和充分征求公眾意見,項目確定後再公示完全是走過場。

  昨日上午,鶴山市發改局、中核集團向省內十多家媒體做了情況說明,認為公眾擔心的狀況不會發生,反對者沒有充分了解核燃料加工的知識。對環評問題,李季科解釋說,該項目還遠未走到環評階段,目前甚至尚未經過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真正開工至少要到2年以後。據李季科介紹,核燃料加工項目在申報立項前,首先要進行內部審查、專家審查,如今則又加上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公示,聽取各方意見。在立項之後,才會進行環評、建設項目審批等,“這個走完了,才能往下走”,環評還不到時候。

  對於公眾反對意見問題,鶴山市發改局局長鄧衛東表示,出現公眾反對狀況不等於項目就不能建,而應由政府評估後決策。鄧衛東說,這其中涉及反對者比例和反對理由兩個問題。目前網上出現一些反對的聲音,但不等於多數反對,因為支持者往往不發言。項目涉及的鶴山當地居民沒有反對意見,目前拆遷征地進展非常順利,這是因為居民在詳細了解了這一項目後就有了信心,這是最有說服力的。此外,一些反對者的理由不能成立,很多人聽到核燃料工廠就將其同核輻射甚至核爆炸聯系起來,實情卻非如此。

  核燃料廠是否無輻射風險?

  李季科認為,因為核工業過去實行軍管,比較神秘,公眾缺乏認知,對核燃料、核電站、原子彈之間區別也不清楚。據其介紹,核工業原料鈾主要分為高濃、低濃、廢料三類,高濃用於原子彈,低濃用於核電站,廢料是經過裂變反應的物質,主要產生在核電站。而核燃料工廠是生產核電站所用的燃料,根本不涉及裂變反應,核燃料工業就相當於把煤制成了蜂窩煤。

  鶴山市發改局表示,中核集團龍灣工業園在生產中,原材料全部是進口的“黃餅”(U 3O 8,八氧化三鈾),在工廠通過與六價氟的化學反應,提純為六氟化鈾,然後將氟抽離,形成核燃料芯塊(U O 2,二氧化鈾),其濃度根據核電站需求制造,在2%至5%之間。“黃餅”是一種天然鈾,放射性為α射線,用一張薄紙就能擋住輻射,而非穿透性較強的β射線、γ射線。根據測試,生產100噸核燃料,其放射性只相當於10萬千瓦煤電廠一年煙氣釋放放射性的1%。即使在核燃料工廠工作一年,其受到輻射劑量也僅相當於接受1次X光透視。核燃料廠排入環境中的放射性物質,輻射劑量僅為0.01m Sv(毫希沃特,輻射單位),相當於每人每年所受天然輻射量的0.24%,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人每時每刻都生存在天然輻射中,包括乘飛機、看電視、吸煙都會產生輻射,照一次X光的輻射量是0.2m Sv。

  就核燃料輻射問題,南都記者昨日電話聯系了核電專家孫光弟,他認為核燃料自身是安全、環保的,核燃料制成品有一人多高,“人抱著都沒問題”,核燃料工業的主要風險是在工廠通風處理和粉末處理。

  “我進工廠都不用穿工作服,完全不擔心。”李季科表示,我國核燃料技術已經十分完善,與此前分布內陸5省份的工廠相比,中核集團龍灣工業園首次采取了循環經濟和全流程運作,不用像以前,因為工序分散,半成品要在各地轉來轉去上萬公裡。而在去年一項關鍵技術突破後,中核集團龍灣工業園將完全可以達到工業污染零排放,園區將沒有任何廢液排放管,廢氣則早已可達標排放。

Comments